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社区医疗网便捷 社区服务也有“含金量”
社区医疗网便捷 社区服务也有“含金量”
  • 2011-03-04 10:07
  • 作者:孙刚 顾泳
  • 来源:东方网

昨天早上8点半,长宁区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陈华医生,骑着自行车开始了社区巡访:先去5个家庭病床换药、随访,11点赶去居委的健康讲座,说说血糖控制和营养如何平衡;下午回社区卫生中心整理最新的居民健康档案,回家后还时不时接听居民的电话,回答保健咨询。

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改目标,上海坚持政府主导,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优先发展重点,稳步推进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从“小病不出社区”,到一家人健康“全托付”,社区医生开始承担起健康守门人的责任,与百姓越来越贴心。

城区15分钟走到医疗点

家住天山新村的王阿姨高血压一直控制不好,曾两次脑梗,有段时间她和家人每周都要到外区的三级医院看病,饱受排长队之苦。自从在社区陈华医生那里“挂号”后,看病诊疗压力轻了不少,“药费便宜了近两成,而且几步路就走到了,隔几天医生还会上门给我检查调整用药。”

为让居民看病更便捷,上海连续13年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列入市府实事,各级政府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8.6亿元。如今,上海有24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还设置738个服务站,郊区设置村卫生室1460家。社区卫生服务网全覆盖,城区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一个服务点。

“与大医院因投入不足而有趋利动机不同,社区医疗机构基本上杜绝了大处方大检查,医院运行、医生收入都由政府‘托底’。”市卫生局基层处处长刘红炜介绍,为解除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后顾之忧,近年政府投入明显增长,2009年财政平均对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681.63万元,同比增长14.54%,比2006年增长了143%。

随着减免门诊诊查费、基本药物零差率等惠民措施的陆续实施,居民在社区就诊的费用不断下降。统计显示,2009年社区门诊近6400万人次,同比上升14.28%,而门急诊均次费用同比下降了8.25%。

从管“发病”到管“健康”

虽然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不小成果,政府管理部门仍看到了诸多不足:“社区诊疗人数上升的同时,大医院依然人满为患,医疗总费用仍然快速增长,说明社区卫生服务的效力还未完全发挥。”

长宁区卫生局局长葛敏说,上海市民疾病谱已经转变,慢性病高发需要卫生管理模式相应转型,尽快从“发病管理”转为“全程健康管理”。

从去年10月开始,本市浦东、闵行、长宁、闸北、徐汇、宝山等多个区,开始探索以定点服务为特征的“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今年将在全市推开。浦东新区卫生局局长孙晓明说,家庭医生服务对象从一个病人到整个家庭,从治疗已发病情,到从出生开始的各个人生阶段全程跟踪。

在浦东潍坊街道,社区医生的服务内涵不断丰富。中心主任杜兆辉介绍,相比以往上门开药看病,现在医生还需有“管理意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要做到如何用最少的钱控制病程发展;对家里的中年“顶梁柱”,要促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治未病”;对少儿,进行生长发育指导和计划免疫服务。社区医生胡冰举了个例子,家住浦电路330弄的周老伯经常头晕,想去大医院做个CT,但她建议先在社区做个脑电流图,效果一样,检查费节省了70%。

社区服务也有“含金量”

去年10月,新一届上海医学奖颁发,6个社区专项首次获奖。纵观获奖项目,从社区康复、临终关怀,到慢性病干预、信息化规范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的全过程都有所涉及。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认为,上海医学奖代表了本市最高临床科研水平,社区项目获奖充分证明社区服务不但便民、价廉,也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金量。

与此相呼应,针对社区医生数量和质量均有不足的状况,上海近年来加大了全科医师培养力度。一方面,所有社区医师都经过了600学时的理论培训和半年的临床实践培训;另一方面,本市在全国率先开始“规范化培养”,招收临床本科毕业的医学生再进行三年系统学习,这些拥有硕士学历的医生已经开始充实社区卫生队伍,到2015年前将达到1000人。此外,今年上海开始试点区域医疗联合体改革后,社区医疗也成了三级医院的分内事,大专家下社区将成为常态。

据介绍,随着社区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上海正全面构建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患者问诊时同步采集健康信息,让健康管理真正“活”起来。市卫生局表示,今后在社区拍片检查,背后有统一的读片分析平台支持,让市民在社区就医更放心,引导更多市民在社区首诊、逐级转诊,使医疗秩序趋于合理,从而缓解看病难。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签:社区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