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北京民营医院有望成为区域医疗中心
北京民营医院有望成为区域医疗中心
  • 2011-03-03 10:12
  • 作者:佚名
  • 来源:新京报

昨天,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毛羽表示,社会资本办医,已纳入北京市的区域卫生规划。今后,如果符合非营利性综合性医院的定位,能够填补公立医疗资源布局的空白,民营医院也有望定位为区域医疗中心,服务当地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据了解,北京市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细则有望年内出台。内容包括,将民营医院发展纳入区域卫生规划,为民营医院发展预留空间;对民营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或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或减免税收的方式给予鼓励。

通州、朝阳、昌平等区县卫生部门透露的区域卫生规划,已明确在新兴城区和居民聚居区,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特别鼓励社会资本与公立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结合,举办大型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并有望成为这里的区域医疗中心。

毛羽介绍,除北大、清华两所大学筹集社会资本,已分别在上地、天通苑两个社区筹备综合性大医院外,目前,还有大集团计划在郊区县投资建设拥有1000至1500张床位的大医院。

毛羽说,希望社会资本在投资办医时,更有针对性,比如选址公立医院还没覆盖到的新城区;比如在诊疗项目的设置上,根据居民比较突出的医疗需求,突出有技术强项的特色专科,和目前的公立医疗资源形成配合、补充。

对于有特色专科优势的民营医院,毛羽强调,北京市卫生局将提供比较宽松、优厚的条件;对医院的监管,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

■ 个案

卫生部前高官掌舵民营医院

春节后,78岁的卫生部原副部长、妇科肿瘤专家曹泽毅出任北京王府医院院长。

北京王府医院,是由社会资本投资的民营医院。它位于昌平区,建于2008年,尽管门诊大楼布局宽畅、病房楼设施先进,还有北京市医保、新农合定点医院等“称号”,但定位为非营利性的王府医院,至今最高日门诊量为七八百人次,仅是公立三甲医院的几分之一。拥有600张床位的病房楼,一直闲置。毗邻王府医院,是北京目前最大的居民社区——天通苑。很多居民说,如果生病,还是会去北苑的民航医院,或北四环内的中日友好医院。

曹泽毅坦言,他曾对民营医院“避而远之”,但经过十多年的观望、接触,他意识到,公立医院已难负荷,而民营医院将迎来不可阻挡的变革与发展。

“阻碍民营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才紧缺”,对于在北京试行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曹泽毅认为会帮助民营医院吸引到一些专家来出诊、手术,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曹泽毅正在试图用自己在医学界的影响和号召力,说服数家公立大医院的妇科、儿科、口腔科等领域的医生、专家“跳槽”,加入自己的团队。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签:民营医院  区域医疗中心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