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厦门卫生信息化模式或将推广
厦门卫生信息化模式或将推广
  • 2011-01-18 14:05
  • 作者:佚名
  • 来源:医药经济报

1月6日,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记者从本次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过程中,将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据记者了解,卫生部已完成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编制工作,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简称“3521—2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设,以及信息标准和信息安全2个同步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厦门市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在区域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很值得借鉴。2009年,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得以在福建全省推广,在2010年底,福建已经建成了省级平台,并实现了厦门市、莆田市、泉州市平台的连接。

据记者了解,“厦门模式”在区域卫生信息化方面取得的进展已经得到了相关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重要批示,卫生部、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等有关部委领导专程到厦门进行调研。“厦门模式”将在“十二五”期间获得推广。

今年投入27亿  

卫生部在“3521—2工程”中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医疗信息化工作,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规划好“十二五”时期的卫生信息化发展,在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基础上,大力推进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远程医疗为切入点,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五大业务领域为重点的国家卫生信息化战略建设。制定下发卫生信息化指导意见,并开展综合试点。

二是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选择部分省(区、市)先行试点,在统一装备信息化设备的同时,加强对乡村卫生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统一和规范农村基层信息化管理和技术标准,依靠信息化技术尽快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和卫生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加快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开展部、省三级医院与偏远地市综合医院,省级医院与偏远县级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建设试点。

四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着眼于互通互联、信息共享,整合卫生信息化的需求和现有资源,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引导研究机构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据记者了解,2011年,国家将投入27亿元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经费主要投入到四个方面:第一,支持基层卫生信息化试点建设,主要是中西部地区42万个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配备计算机和网络终端,配备统一软件,实现与上级医院、新农合等工作网络化;第二,在上海、浙江、安徽、新疆、重庆5个地区开展基层医疗卫生试点工作,建立“3521—2”示范;第三,支持远程会诊工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每个省选择地处偏远的5个县,每个县的一家综合医院与省级定点综合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第四,支持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

针对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卫生部在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框架下,专门成立了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办公室,设立组织协调、技术指导、资金保障、培训督导四个组展开工作。

厦门经验可鉴  

2005年初,为了打破厦门市行政区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互成信息孤岛的局面,厦门市围绕个人健康信息管理建立信息系统,以标识市民个人身份的电子标签为线索,在厦门行政区域内为全体市民建立一套从生命孕育到终结的完整电子健康档案。

该系统通过网络的互联互通、信息的共享互调,实现业务的协同运作,满足了当地医院在疾控、医疗保健、卫生统计、查询分析、临床科研、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

厦门市通过打破依照行政区划形成的区域和部门条块分割的格局,形成了在城市内相对完整的区域协同服务模式,从而打破了城乡医疗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信息障碍,形成了城市中心医院与农村卫生院、卫生所之间医疗资源共享的模式,同时,打破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信息壁垒,形成就诊无障碍的对接,也弥补了无法及时、系统、完整收集数据造成的监管不到位的缺憾。

据记者了解,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已经覆盖了拥有该市95%以上医疗资源的医疗卫生机构。已为厦门市一半以上的常住人口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150万份,每月共享调阅1万余次。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市民健康信息区域共享,2008年至今仅诊疗结构共享一项,就为市民节约重复检查、拍片、冲洗、打印等费用5000多万元,同时与保险公司合作能节约病例复印、交通等各种费用。此外,患者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挂号,并从网上、手机上及时获得检查化验结果。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签:卫生信息化  电子病历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