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1-16 10:01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向香港卫生同行取经,通过医疗信息化真正宁波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从免疫接种卡,到统一就诊卡,再到网上预约挂号,这些扎实推进的便民服务给宁波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2010年8月底,“甬港经济合作论坛”在宁波举行。医疗和公共卫生,成为两地官员和同行交流的重要专题之一。香港卫生署、香港医管局的一把手都亲自到场,与宁波市卫生局及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代表共同就业务管理和信息化等话题进行全面交流。宁波与香港已在卫生领域达成了合作意向,并有部分项目已经付诸实施。香港医管局的模式为业内所称道,宁波卫生界人士真心向香港同行取经。
宁波市卫生局局长张乐鸣亲自给香港同行作专题报告,介绍了宁波市医疗信息化的进展和思路。随后在会议的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一个对信息化不重视的院长,肯定不是现代化的好院长。”“医改很难搞,根本原因在于部门争利太多、专家观点太多,大家都从本部门、本人的利益出发,没有考虑国家利益。”张乐鸣观点新锐、语出惊人。
背后推手
2010年6月,宁波市第一届卫生信息大会举行。大会出台了一项十分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即推进宁波市医疗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5个配套文件。宁波市卫生局的目标直指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卫生信息平台。
作为一个地级市,将信息化提升到如此高度,其背后“推手”,不是别人,正是新官上任不久的张乐鸣。肿瘤外科专家出身的张乐鸣曾担任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宁波市第二医院院长。2009年4月,张乐鸣出任宁波市卫生局局长。
宁波的医疗信息化工作一直在扎实推进,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为什么今年要如此强调?张乐鸣说,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医疗信息化的“烟囱”太多。各个医疗卫生机构都在建设本单位的信息系统,这些是内部信息化建设,没有形成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各机构之间是不联通的,数据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并给患者带来了不方便、不实惠。
第二,围绕“新医改”,卫生系统有很多创新的想法,提出了很多目标,也考虑到了一些体制、结构方面的问题,但都没有从方法上解决问题。究竟应该从哪里入手?路径如何?“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责任重大,出台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卫生系统的人士要具备信息化的思维。”张乐鸣称。
张乐鸣表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可以归纳为‘两个提高’:一是优化病人的就医流程,提高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二是提高医疗质量。”满意度和医疗质量是我国医疗领域的两大顽疾,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而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实现上述“两个提高”。
要实现医改的目标,“一是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二是要提高规范的稳定性。”张乐鸣认为,“卫生部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等制度性文件。估计没有人能说清楚到底有多少制度,更别提这些制度的落地情况了。通过信息化,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把这些制度标准化,以此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张乐鸣举例说,对于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卫生部都有很明确的文件规定,但是执行情况如何呢?很不好,我国的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严重。如果把这些规定嵌入到信息系统中,医生即便想超量使用抗生素,都开不出来药。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
再比如手术权限,手术准入是非常严格的。医生只有得到医院学术委员会或专业机构的认可,才能开始某类手术。但实际上,有些医生并没有严格遵循这一流程。张乐鸣以前担任医院院长的时候就严格管理手术准入,谁来开手术通知单、谁来主刀,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通过医院的信息系统加以明确监督。
公共卫生:便民服务实实在在
身为父母,您是否为记不住孩子的免疫接种时间而烦恼呢?如果您住在宁波,那就免除了这一烦恼。宁波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结束了手工管理、纸张记录的历史。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一地建卡,随地接种”,大大提高了外来儿童的接种率。2009年,宁波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系统还具有短信提示的功能,在接种前一天提醒父母。由于成效明显,此系统受到浙江省卫生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正是这些点滴小事给宁波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据介绍,宁波的医疗信息化工作主要在三大领域分头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据宁波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夏冠斌介绍,宁波在公共卫生领域已经建成了六大系统。
一是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它能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实时掌握疾病的“三间(时间、空间和人间)”分布状态,在流行病学上,如果能准确掌握疾病的“三间”状态,就能找到疾病控制的办法。2007年以来在应对肝炎、手足口病和H1N1流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免疫规划系统。
三是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建成了计算机网络平台、语音通信平台、调度系统等七大平台,实现了语音、数据和图像联网,在中心城区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医疗急救网络,有效提高了急救指挥调度的效率和水平。
四是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全市采供血机构已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库管理平台,实现了全市医疗机构用血信息实时共享,实现了血液检测结果网上查询、节日短信问候、应急献血招募等多项服务功能。
五是妇幼保健电子监测信息系统。系统实时、连续记录孕产妇、儿童在不同时间段的保健信息,不仅有利于个体的保健管理,而且实现了全市数据共享与分析。
六是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系统。系统将监管对象分成若干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名监督员负责日常监管工作。
此外,在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卫生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集约利用。夏冠斌介绍了鄞州区的“农村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系统”:由鄞州二院对各乡镇卫生院传送过来的影像资料进行统一诊断和审核,极大地提高了影像诊断的质量,年诊断人次已达13万。
宁波下辖的余姚市以临床检验中心为龙头,建立了统一的区域临床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检验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检验信息的共享;北仑区通过和浙医一院合作,开展了区内网络双向转诊平台和网络实时会诊平台建设,积极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模式。
医院信息化:均衡发展
9月20日,宁波市网上预约挂号正式开通,居民只要登录宁波市医疗专家网上预约挂号平台,轻点鼠标就能挂到炙手可热的、以往需要早起排队才能挂上的专家号。首次开展网上挂号的医院有8家,这是宁波市扎实推进便民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统一就诊卡和病历本,是宁波开展的又一项便民服务。在未统一的时候,患者到每家医院都要拿不同的卡、不同的本,既是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使就诊信息不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信息孤岛。所以,宁波市选择以此为切入点,进而推动信息化建设。据了解,截止目前,宁波市通用就诊卡已发放600多万张。为进一步增强通用就诊卡的支付功能,缩短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宁波还与建设银行等单位展开合作,实施了健康龙卡项目,实现了患者在医院就诊时的自助挂号和自助付费。
从2008年起,宁波卫生网和各医院网站就已提供市区各大医院8大类300多项检验报告信息网络查询服务,患者在家里就能方便地查询并打印自己的检验报告。截至8月底,查询访问量已达35万多人次。“目前正在抓紧组织实施全市医疗咨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预计下半年项目完成后,市民可通过访问该平台获取市级医院各类诊疗信息,包括历次就诊记录、用药记录、医学检验和检查结果、住院小结等,方便市民进行自我保健。”夏冠斌说。
“宁波市第一医院开展了网上预约挂号和手机预约挂号,宁波市第二医院推出了导诊服务,宁波市妇儿医院开展了无线输液系统建设,宁波市康宁医院和慈溪人民医院初步建成了电子病历系统。”对于各医院开展的便民服务,张乐鸣如数家珍。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宁波市卫生局的基本想法是:均衡发展,提高医疗信息的便民服务水平。“医院信息化应该均衡发展,差距不能太大,否则会出现短板效应。”张乐鸣如此认为。
加强统筹是宁波医疗信息化的特色。他们在社区卫生和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均出台了相应的规范:《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规范》和《数字化医院建设标准》,规定了此类信息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制订和实施《数字化医院建设标准》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创建数字化医院为载体,通过大力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强医院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病人就医,并实现与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和卫生管理的信息共享。”夏冠斌说。
谈到对于医疗信息化的统筹考虑时,夏冠斌表示主要有四点心得:“我们在考虑信息化建设时,通常不主张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这样子投资风险很大;其次,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第三,遵从基本标准,符合数据交换的需求;第四,可通过一些行政或经济方面的力量来加以引导。”(来源:计算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