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中国首建宫颈癌防治体系 信息化让防治更主动
中国首建宫颈癌防治体系 信息化让防治更主动
  • 2010-11-10 11:17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我国首个宫颈癌监控防止项目在上海正式宣布启动,该项目以让女性远离宫颈癌为宗旨,项目名称为“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宫颈病变规范化防治体系及多中心临床研究”,简称“宫颈癌防治体系”项目。

据介绍,作为我国妇产科领域的一项重要行动,该项目由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协和医院作为项目学术牵头单位,北京英硕力新柏科技负责协办,它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在宫颈癌防治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有望大幅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三方协力 从基层医疗构筑癌症防线

宫颈癌是威胁我国妇女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多发病,每年新发现病例为13.15万,占全球发病数量的30%。对此,我国政府及卫生部等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对国内妇女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并根据国家医药卫生改革提出的“关口前移,加强基层,建立机制”的精神,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旨在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的服务提升和完善。

然而,要让宫颈癌防治能够覆盖到我国各省份的基层公共卫生机构,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形成长期化、常态化的防治体系不仅需要政府的单方投入,更需要多方的参与。”卫生部科技中心主任李青在会上表示,“应该努力发挥政府、医疗研究机构、企业的各自优势,有效组织和协同三方的优势资源和力量,共同建立起能够广泛覆盖基层机构、更加完善和可持续化的宫颈癌防治体系。” 本次会议上启动的“宫颈癌防治体系”,特别强调了政府部门、医疗研究机构、企业团体的三方协同作用,让宫颈癌防治能够真正长期覆盖基层,为女性朋友构筑抵御癌症的防线。

防治体系配合先进技术 解决宫颈癌防治尚存问题

“宫颈癌虽然是目前世界上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癌症,但同时也是唯一可早期预防的癌症。”作为该项目的学术牵头单位,北京协和医院教授沈铿谈到,“只要宫颈癌预防和治疗能形成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的体系,同时采用先进的筛查技术,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能显著降低。 ”

从现状来看,目前宫颈癌防治工作还存在改善空间。首先覆盖面不够广泛,筛查和诊治的规范化不够;其次筛查、诊治技术层次不齐;最重要的是,防治偏重于一次性的诊断和治疗,缺乏系统化的患者及健康妇女的长期筛查跟踪和检查处理的管理体系。所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宫颈癌预防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此专家呼吁,建立适合国情的宫颈癌防治体系已是迫在眉睫。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先进的筛查技术是确保准确检测出宫颈病变的关键。为了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无误,本项目采用了国际先进、快速而准确检测宫颈癌的新柏氏TCT细胞学制片技术。实际数据显示,新柏氏TCT方式与传统巴氏检测方式相比,检出率显著提高。同时国际最新推出的新柏氏TIS电脑辅助阅片系统的采用成为该项目的技术亮点,通过人机双重筛查机制,避免人为误差因素,把宫颈癌筛查诊断方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加上与HPV的联合筛查,该项目为女性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早诊早治,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整体解决方案。

新型信息化服务助力医院 让宫颈病变监控防治更加主动有效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还将建立起国内首个宫颈病变防治系统的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该平台以PCC项目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以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研发的宫颈病变信息管理系统为构架,旨在让各级医疗机构实现宫颈癌防治的主动式服务。

首先,新型信息化服务平台让医院从过去坐等患者上门的被动式服务,变为构建更积极主动的防治体系。在之前,医院只能依靠患者的预防意识或症状发现等前来检查就诊,但对于缺乏宫颈癌预防意识的患者,医院无法做到主动通知和提醒。而新型网络服务平台建立之后,医院可以获得女性的筛查及诊治记录,积极通知患者,从而实现主动寻访式的防治服务。

其次,新型信息化服务平台让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从过去的临时、一次性治疗,变成全程、长期、跟踪式的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能够对就诊人群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对所有筛查、诊断、治疗等信息,都进行了数据库汇总,从而让医院对患者本人可进行持续性的长期跟踪管理,实现早期干预、疾病预警和疾病随访的全程服务模式,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据介绍,该项目目标是在一年之内,逐步覆盖到20个省份3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机构,预计实现100万名女性的筛查诊治管理,将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以及宫颈癌潜在患者的诊疗费用,进而减少政府的医疗开支,对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来源:中国健康网)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签:宫颈癌防治体系  PCC项目  医疗信息化  电脑辅助阅片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