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0-08 16:11
- 作者:佚名
- 来源:RFID中国网
国内嵌入式系统联谊会在北航如心会议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确定为当前国家重点建设的科技方向之一--物联网。v国内嵌入式系统联谊会上,来自上海复旦大学的陈章龙教授的发言高屋建瓴又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他阐述了国内物联网建设需注意的理论、实践意义的延伸,即如何正确解读当前我国物联网建设的步骤、步伐,怎样从框架到各层的理清思路,有的放矢,把握优势资源和重点建设领域,又介绍了目前国内已经展开的物联网建设上的一些有益尝试,包括上海的车载远程信息服务系统、无锡的个人医疗示范工程、数字出版中的电子书系统、智能电网以及部分地区开始实施的农产品溯源工程等。他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要将单纯的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转化为面向角色的设计,即未来智能化的趋势是对物理对象的动态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硬件处理所能满足的,将越来越多地需要软硬件的协同设计,同时一种成功的经营模式应该是将软硬件设计实现的功能打包成模块,并提供开放性的应用接口,以便于用户的开发应用,这种运营模式和ARM的IP核类似。
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沈建华教授的演讲中同样强调了未来开放性软件工具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他格外看好Android平台的市场前景。他也表示,未来嵌入式系统的产品模式更趋向于一种系统中间件的开发,也即是一种模块化的趋势,这和陈教授的观点也不谋而合。
北京工业大学可信计算实验室的张兴教授则就未来物联网建设和云计算发展中的安全性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表示这种更集中和更开放性的网络架构对安全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也就蕴藏着可信计算的无限商机。
中科院自动化所RFID中心的关强博士从实践出发对物联网底层架构中的RFID产品的研究现状做了介绍;来自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生物工程医学系的李刚教授发表了关于家庭医疗的演讲,可以说,远程医疗也是物联网的一个部分,但如何保证监控和监测信息的正确性、准确性是医疗设备要面临的严峻挑战,因为我们都知道,人体的生物信息和信号通常十分微弱,要正确检测到某一生命特征还要精确转化为物理的电信号十分困难,李刚教授向我们介绍了重要的过采样技术和光谱检测技术,前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将精密、昂贵的放大器从医疗系统中剔除从而节省成本、体积,降低噪声和功耗,为便携式医疗提供高性能、低成本方案,后者则可以实现血液成分的无创检测,可以说是医学检测技术的一种创新型突破。
正是有如上包括技术、架构体系到外围功能完善性的各种研究、开发人员的努力,物联网建设才会稳健发展。而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大家也都表示,物联网建设以及现在国家对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大力提倡,给国内嵌入式系统行业的机遇不言而喻,我们要做的是怎样快速的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产品价值,紧跟科技发展和国内经济建设的步伐,迅速成长,充分利用本土化的优势,缩小和国际竞争对手的差距,从而争取更多的市场空间。我们看到,包括周立功、杭州国芯、时代民芯等众多国内公司已经走在路上,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