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调研 >  临床路径如何避免成为过度医疗的借口
临床路径如何避免成为过度医疗的借口
  • 2010-08-31 11:03
  • 作者:王慧慧
  • 来源:安徽日报

推广临床路径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缓解“看病贵”。 6月1日,安徽省制订出台《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确定62家试点医院,这意味着我省公立医院改革又迈出重要一步。但临床路径的大面积推广还面临瓶颈。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临床路径这一管理模式如今已被世界各国纷纷采纳,我国自1998年起四川、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大医院开始开展部分病种的临床路径研究和试点工作。在我省,2008年8月省立医院启动第一批试点的3个科室,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子宫平滑肌瘤、全髋关节置换术3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既受“热捧”,实施临床路径有何意义?对百姓而言又有何实惠?省卫生厅医政处有关负责人给出解释:“在传统医疗模式下,针对同一种疾病,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通常有不同的诊疗‘路径’,通常由医务部门或质量管理委员会评估,由于没有统一标准、随意性较大,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有效,医疗质量也难以改进。 ”而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后,对同一种疾病,医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模式和程序进行诊疗,比如说哪些项目是必须检查的,该用什么药,住院时间多长等。由于标准统一,所有检查均有据可循,结果更可以量化。这无疑有利于促使医疗机构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新医改的难点和重点;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又是公立医院改革三大领域之一;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则是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改善医患关系有积极意义。 ”省卫生厅医政处有关负责人用三句话概括出当前在医改背景下实施临床路径的重要性。

“临床路径,说白了就是标准化的诊疗护理流程,是针对无并发症单纯性疾病,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们总结归纳出来的整体医疗计划和服务程序,对大多数医生都会有指导作用,对大多数病人也很有好处。”省立医院普外科主任黄强博士对临床路径管理持赞成态度。他所在的科室,早在2005年就开始对急性阑尾炎、胆囊结石等病种实施标准化诊疗流程,“这是我们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早期探索。 ”目前,省立医院已有14个学科、28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至2009年底,共有近800例患者通过临床路径,得到积极、有效、标准、经济的诊疗。在医院采访时,记者见到了因胆囊结石住院治疗的54岁萧县农民王爱民。 “大前天入院,昨天做手术,今天能吃饭,明天就可以出院了!”其整个治疗过程的费用约7000元,“因被纳入临床路径,住院日缩短了,费用也省了约700元,更重要的是,从检查、治疗到术后抗生素应用,整个诊疗过程更严谨、科学、合理。”普外科科住院总林先盛介绍说。

“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研讨班上,62家试点医院负责人对临床路径管理的积极意义形成共识。但试点启动已近3个月,记者采访中发现其中不少医院仍在观望。

犹豫观望,说明临床路径实施之难。但究竟难在何处?省立医院普外科作为首批试点科室,对此深有体会。 “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的管理职责、合适的管理流程,一个都不能少;设计、实施、监控、分析、改进,一步都不能漏!从确定病种、制定入径标准、成立指导评价小组和督查小组、制定新考核措施,我们都一一作了充分前期准备,但仍遇到不少问题,比如部分病种入径标准不够完善,导致入径率偏低;因患者医学知识缺乏、医患沟通不到位,患者产生不遵医嘱行为;以医院为单位各行其道,彼此缺乏组织及交流;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大增加,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此外,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按病种付费改革仍尚未及时对接也是临床路径遭遇“拖沓”的一个原因。

临床路径改革本该大力推进,却还是有不合节拍的事件发生。 7月,据报载,广州一出生不到一周的婴儿,因病入院治疗时,在79小时内被要求做了189项检查,其中包括艾滋病、梅毒、糖尿等项目,花费近6000元。面对质疑,院方的解释是,“属于临床路径的套餐检查,医生无权将其剔除。 ”无独有偶,类似事件频见报端:湖北荆门两岁女童因感冒发烧住进医院,“被检查”项目达43项,其中包括梅毒等项目,花费1000多元;昆明刘姓市民接受扁桃体手术后连续输液四天,此后5天内又接受艾滋病、淋病等检查,费用达3000多元……

即便是外行,据常识也能判断出这其中存在“乱检查多收费”现象,对此,能全部归责于“临床路径”的“套餐检查”?合肥某三甲医院一位医生坦言,“这显然利用了临床路径的漏洞实施乱检查、乱收费,也正暴露了临床路径在试点之初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医院自己制定路径又自己监督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如何确保不犯错又能让人信得过?入径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后,遇到哪些情况时可以退出路径?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解答,也正是临床路径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 ”

采访中,业内专家认为,“临床路径”虽有良好初衷,但任何一项医疗改革的推行都应以医德为灵魂,因此,在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制订宣传方案、改进考核措施、完善制度漏洞等措施,调动起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诊治过程中,医生除了执行临床路径的相关规范,也要运用临床经验判断某些检查项目是否有必要,并明白告知病人或其家属。在已从事临床路径改革实践好几年的林先盛看来,“对变异情况的管理也是推行临床路径的重点,改革中,只有把规范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才能使临床路径避免成为‘乱检查多收费’的借口和免责金牌,充分实现临床路径的积极现实意义。 ”

临床路径,即针对某一疾病,制定出一套一般情况下专科医生必须遵循的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并由专门的评价小组依据标准路径进行监督,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遵循相对规范化的流程,从而实现“同病同治”。

2009年,卫生部印发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在全国73家医院启动临床路径管理。今年,还将制定10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2010年我省医改目标任务: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选择50种左右临床路径明确的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签: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管理  医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