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8-20 13:00
- 作者:佚名
- 来源:搜狐
医疗卫生行业改革关系到民生,是我国发展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无论是政策的扶持,还是资金方面的投入,我们都做得比较到位,尽全力推进医疗卫生行业建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2009年,各级政府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困难,努力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全国医疗卫生的支出达到了3902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38.1%,其中中央财政的医疗支出达到了1277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49.5%,这些资金重点投入到了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使得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也有力的强化了政府在医药卫生服务方面的主体责任。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中央直接向医疗保障领域投资了692亿元,将628万关闭破产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了城镇医疗保障,解决了这一困扰医保多年的重点难点的人群参保问题。城镇居民医保在所有城市展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启动实施城乡居民档案管理等九类基本服务项目,以及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六项重大公共服务项目,这些都是当前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为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落实预防为主的改革方针具有重要的作用。基本医疗的公平性,可及性有了明显提高。
在改革近期重点上,围绕着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了确保改革成效,我们把全面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为医改突破口和当前工作的重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医疗卫生体系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2009年我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量,住院人士均占到医疗总两23%和31%,但床位利用率远远低于医疗机构的平均水平。基层服务能力不强,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是连接五项重点改革的重要纽带,强基层,就是把工作的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人才和技术引向基层,确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
为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建设,中央近两年来已经累计投入400亿元,支持了1877个县级医院,516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2382个城镇社区卫生机构,和11250个边远地区,村卫生室的建设。这一行动提前一年实现了基本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目的。同时,为了解决和缓解基层人才短缺的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提出通过院校教育,临床实验,转岗培训多种途径为基层培养全科医生。三十年前,农村医生卫生服务主要靠赤脚医生,现阶段对农村医生卫生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更多的全科医生来提供服务。同时来明确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与居民相对稳定的医疗服务机制,通过居民看病报销比例,加强宣传引导等多项措施,使更多的城乡居民可以不出社区,不出乡村就能够看到病,逐步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群众就医的首选。
医改要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务人员长期奋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一线,为维护人民健康和促进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推动医改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仅仅是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是要建立有利于医疗机构高效运行,医务人员发挥才干的体制机制,推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改革的过程中,要维护好广大医务人员的利益,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对基层医务人员我们已经出台了绩效工资,培养、培训、对口资源等一系列政策,各地正在抓紧落实,保障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和待遇,这也是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呼吁多年、盼望已久的一个实事。我们通过落实公立医院机构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医疗技术价格,真正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营造有利于医务人员发挥才干的职业环境,开展注册医师多点职业,促进医疗机构之间人才交流,改善医疗卫生工作环境和条件。目前我们也正在制定关于全科医生培养政策文件,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长远来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是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等医药卫生体制长期积累的弊端,不仅严重的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也影响到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药品生产流通领域良性竞争和发展壮大。目前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规范的基本药物审批采购等政策性文件,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我们既要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也是为了保障医药生产流通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推荐:
- 医疗卫生改革关键在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 医疗卫生改革要做好大病预防才能叫成功
- 医疗卫生改革带动医疗器械和诊断药剂高增长
- 辽宁医疗卫生改革:重点抓医疗资源整合
- 甘肃省医疗卫生改革:农民工医保关系可跨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