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医联工程”让医疗信息共享 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屏障
“医联工程”让医疗信息共享 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屏障
  • 2010-08-16 09:48
  • 作者:佚名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现在的“看病难”问题很大一部分指的是看病的流程,排队、就诊、检查、取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下次去其他的医院,由于各医院间的医疗信息不能共享共用,导致还要继续做检查,让患者苦不堪言。

门诊做过的检查,住院后可能要再做一遍;在一家医院拍过片,到别的医院就诊需要再拍一次;为了拿一张报告单,要专程跑一次医院;明明已经配过不少药、家里还有剩下的药品,看完病又得提回家一袋子……这些,已经成为人们就医中的常见现象,但这又不该成为正常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一个症结:临床医疗资源不共享。

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怎样真正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屏障、方便百姓看病买药?作为上海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医联工程”正在成为化解百姓看病难、烦、贵的一道对症之药。

“记录员”——病人就诊用药信息全知晓

来自绍兴的徐女士在上海仁济医院做完一系列生殖医学检查,拿着一叠单子犯愁,为了等结果,是请在上海的亲戚帮忙还是自己索性再租住几天宾馆呢?在医院发放的小册子上,她看到“医联工程”网上查询检验报告的详细介绍,只需输入网址和就诊卡号、姓名,进入检验报告查询结果列表再点击“详细”,就可以查看所做的检查结果。“这真的很方便,帮我解决了大难题。”

感到便利的远不止徐女士一人。除了网上查询外,上海患者还可以通过市民信箱接收检验报告,或通过实名认证后直接查询个人诊疗档案,目前每月被查询或接收的检验报告达9000份,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往返奔波。此外,患者忘带、遗失一张化验单就看不了病的现象也正被彻底改变。

71岁的施阿婆被上海瑞金医院收治进肾脏病区,她没想到在自己入院后的短短几小时内,医生就已经通过查阅网络获悉了她之前在瑞金、新华、中医等医疗机构内的诊疗记录和实验室检验报告目录,并通过近期曾开过“利索亚”等药品判断她有高血压等症状。

过去病人信息都分散在各家医疗机构,即便在同一家医院,也分散在挂号台、医生诊室、护士工作站、检验检查等多个环节。如今,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人诊疗档案实现了分散信息的全面整合。截至目前,上海已通过医联工程为1600万名在市级医院就诊的患者建立了诊疗档案,其中社保患者530万人,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处方、检验检查报告、影像、病案首页、出院小结等,可在23家医院医生工作站实现实时调阅,调阅速度在5秒之内。目前医务人员日均使用达9万余次,对病人信息掌握更全面准确,有效提高了诊疗质量。

“传递员”——临床医疗资源大共享局面逐步实现

“我有张片子看不太明白,你能帮我看看吗?”“好的。”短短数秒间,一张骨折片子出现在不同医院的两位放射科医生的电脑屏幕上,在他们互相探讨分析的过程中,片子随时跟着指示在两位医生的屏幕上同步移动展示……这种类似MSN的“影像即时通”,正在使各有所长的23家市级医院的放射科医生仿佛“坐在一间办公室内”。而患者在联网的区县级医疗机构拍片后如不能明确诊断,也可通过网络请全市一流的读片专家会诊。

从2008年迄今,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已投入1.6亿元在23家市级医疗机构、6家分院、闵行等区县间建立“医联”系统,向社会发放了400万张医联卡。患者在其中任意一家机构就诊,拿到的磁卡上方都有一个“医联”标识并可在联网医院中通用,无需重复办卡。通过横向、纵向的整合,一个临床医疗资源大共享的局面逐步实现,并展现无与伦比的优势。

上海瑞金医院急诊,一辆救护车飞驰而来,车上的病人随即被送入抢救室。“叫什么名字?”简单的问答后,病人已人事不知,家属慌作一团。这时候,医生迅速打开一台电脑,输入病人的名字后,同名同姓的近10名患者出现在屏幕上,再结合病人的性别、年龄,这名病人以往健康状况一目了然。抢救室主任韩峥告诉记者:“这个‘急诊小助手’甚至可以用谐音查询定位患者,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当然这些都受到监控,以保障患者隐私为前提。”

在卢湾区中心医院就诊的张先生被怀疑为脑部胶质瘤,但是这家医院没有核磁共振设备,这在以往意味着张先生需要到有设备的大医院挂号、预约、做检查、取报告复诊,至少要多跑三趟医院。如今,卢湾区中心医院直接为张先生预约了大医院的核磁共振检查,并可以直接调用张先生在大医院做好的核磁共振影像和报告资料。放射科主任王忠敏说:“类似这样的跨院大型检查预约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监督员”——重复诊疗提醒和治疗安全警示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医院之间由于临床信息不能共享等因素造成的重复检查、化验、用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医联工程建设的初衷。”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陈建平告诉记者。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门诊医生开方后,如果处方药物和病人之前在其他医院开具的药物存在一定配伍禁忌,或存在与诊断结果相关的禁忌,或病人可能存在过敏等,医生的电脑屏幕上会出现一个“黄灯”;如果严禁使用,屏幕上立即会弹出警告窗口要求医生改正。“一条提醒可能就避免了一场医患纠纷。”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萍告诉记者,“即便是老医生,也可能对许多新药品了解不够,系统开通后大家都感到特别方便、好用。”如今,“医疗治疗安全警示系统”已经在更多市级医院上线使用。

患者在任何一家联网医院就诊时,系统会实时主动提醒告知门诊主诊医生这名患者在其他医院一个月内的同类检验检查信息,还有两周内重复或超量用药等诊疗信息,“同类检验检查提醒系统”正在成为医生大处方、滥检查的“紧箍咒”。系统覆盖了29个常用检验指标、CT等大型影像学检查项目,并将上海医保用药全部纳入提醒范围,重点提示抗生素类药品的使用。在上海第六医院试运行一个月间,系统即每日主动提醒医生近期检验检查和用药550余次,医生采纳率在8%至60%之间,仅这一家医院单月就为患者节约诊疗费2万元。

编辑推荐:
  1. 大连推进十大工程建设,重点医院医疗信息将共享
  2. 医疗信息共享的最大难题:标准不统一
  3. 应加快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4. 医疗信息共享与“生态个体”
  5. 医疗信息共享可“走进一家医院,八家医院为您服务”
【责任编辑:job02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  信息  共享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