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医疗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医疗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 2010-08-12 10:50
  • 作者:何雨生
  • 来源:经济日报

新医改方案的公布,不仅仅标志着我国坚定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的决心,而且标志着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正式开始加速,医疗卫生信息化是新医改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医改方案中,将医疗卫生信息化列为医改的重要支撑工具。尤其今年医改进入“深水区”,开始对公立医院进行体制和制度改革。新医改要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看病贵”不合理的成分在于“过度服务”:给病人提供昂贵但疗效差异不大的服务,如滥用昂贵的抗菌素、重复进行昂贵的检查等;给病人提供过多服务,如简单感冒就开很多药;由于营销过程中的“潜规则”,药品、检查和治疗费用过高等等。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像医疗中“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疗效。分析出“看病贵”的“水分”所在,才能讨论“挤出”哪些“水分”合理、如何“挤”、利益相关者的“可接受程度”等问题。

新医改的基本思路是补贴以患者和医保为代表的需方、管理医疗机构代表的供方。在管理供方方面,国外采用的疾病相关分组―预付费制度(DRGs―PPS)成为了重要的探索方向。DRGs是将费用相近的疾病分成类,当病人就诊后,医保按照病人疾病类别付费,而不是按照实际花费付费。如果医院实际的花费低于这个平均值,医院就有收益,否则医院将赔本。美国采用了DRGs付费制度后,明显遏制了医药费用快速增长的势头。DRGs将医院利益和医院管理者的利益与医生拿回扣的行为对立起来,建立起了相互制约的机制,强迫医院管理者认真管理医生行为,可以起到间接抑制的作用。DRGs的弊端是导致医疗质量的下降,需要有关部门制定严格的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规范,并严格进行质量监管。否则,将会进一步激化医患矛盾,导致医改的失败。目前,卫生部正积极组织专家制定常见疾病“临床路径(临床诊疗规范)”,以此来规范临床行为,保证医疗质量,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采用DRGs,需要对大量的历史医疗数据进行测算。我国不同地区医疗费用差异很大,医保筹资水平不同,必须制定各地自己的标准,难度可想而知。临床路径实际是医疗服务支付方、医疗服务提供方和医疗服务监管方的“博弈”平台,而支持各方博弈的基本手段就是信息系统。因此,卫生部将“临床路径”和“信息化”列为医改的主要“抓手”。

医疗改革中运用电子技术,国外也有许多经验可借鉴。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后,将医改列为主要的执政目标,推出了“健康美国计划”,主要目标是提高医保覆盖面,降低医疗费用。这是所有国家医疗改革的主要目标。据估计,奥巴马的医改计划至少需要一万亿美元以上。在节流方面,通过降低药品采购价格,削减医疗成本,使用电子技术等节约费用。其主要手段就是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医疗机构之间通过交换病人的电子病历,共享病人信息,减少重复检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率”的目标。美国政府制定的振兴经济的计划,其中将建设基于电子病历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列为重要的内容,重点投资予以支持。美国政府计划在十年之内为每个美国公民建立自己的电子病历。

 

编辑推荐:
  1. 哈市基本完成区域医疗布局
  2.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将成为世界范本
  3. 医疗信息共享与“生态个体”
  4. 医疗信息共享可“走进一家医院,八家医院为您服务”
  5. 镇江区域医疗信息化项目启动
【责任编辑:job02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  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