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20 17:40
- 作者:佚名
- 来源:和讯博客
北京市在医疗改革过程对,对公立医院特别关注,公立医院一定要坚持公益性,同时要探索新思路,在其他发面进行革新。
探索公立医院分类改革。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个方向,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投入机制、运行模式和考核评价制度。
改革医院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探索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落实财政补助政策等多种有效途径,推进医药分开,逐步解决“以药养医”问题。解读:目前,本市医院都是靠政府和市场两条线,离开市场活不了,光靠政府拨款也活不了,而且囿于国家财政投入机制,不会对医院全额拨款,医院要自己解决投入和发展问题。如何解决,就要有对医院公益性的正确认识。
北京的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国首次提出了准公益性的概念,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不是把公立医院分为三类,而是指向三个改革方向。
公立医院将由政府全额投入,它提供的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必须是公益性的,作为公共产品向公众提供。另外,政府花钱购买服务也是公益性的一种体现。准公益性则是由政府差额拨款,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提供特需服务,而这部分的费用由个人承担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从现状来看,北京的公立医院目前还没有100%的公益性,而是靠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走的是准公益性的路子。而公立医院的改革,就是要把有限的财政投入,投到满足百姓基本医疗需求的资源和服务项目中去,确保公益性。
而今后被确定为准公益性的医疗服务,就要适当减少政府投入;经营性的服务,政府不会再投入。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重点是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承担公共卫生任务。除此以外,医院的发展需要靠市场化的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