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耿仁文:基层医院优化 人才培养是关键(3)
耿仁文:基层医院优化 人才培养是关键(3)
  • 2010-06-28 17:25
  • 作者:佚名
  • 来源:大洋健康

主持人:有个性化的服务?

耿仁文:对。我们到澳洲、美国、他们门诊是萎缩的,大量都在一线解决了,我们政府扮演主要的角色,让大医院有效的为一线人员输送人才,同时创新一个机制。比如说大医院的医生,你主治5年了,必须到基层医院工作3年,让老百姓打分,优秀才能提副教授,这需要政府建立长效机制。比如我每年派很多的医生到基层去,基层政府要投入,包括必要的设备,必要的设施,尤其是一线工作的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包括医生职业生涯的后顾之忧。国外有很多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拿来进行改造。

客观来讲,中国的国情有一些不同,比如说卫生事业,外国的发达国家,他们医护人员面对的病人每天面对的量要少,美国的医生一般的时候,上午看病不超过6个人,和病人充分的交流,从生活的关照,生活方式的改造,生活习惯的改造,然后教你一些方法,预约的时间很准时。中国不同,一个医生看几十个,很那做到静下心问得很详细。这就是资源上的差别。以护士为例,美国有260万护士,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只有124万护士,不包括军队,资源跟人家是无法比的,我们医改很重要的任务是把存量做大,还要盘活现有的存量,就是我刚刚讲的一线的,大家都做起事情,病人有效的分流了。

综合性医院解决疑难危重,为各界输送高质量的人才,第三是医学科研,我们面临着很多的临床问题,肿瘤的防止,高血压的防止,究竟是哪些生活方式在影响着。病人有效的分流了,大医院要把更多的精力做更重要的事,优质资源通过其他的路径面向服务群众,而不是包揽一切,感冒了,发烧了都去大医院。医改必须一定在制度设置,举措安排上用系统论的观点,重在制度体系的建设。所谓制度体系的建设,就是要相互衔接,配套,这样合理的制度体系能够有效的减轻推行中的阻力,能够有效的缓解压力。第二,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真正有效提高群众医疗卫生的水平。在医改不同阶段都要抓主要矛盾,把相关的问题解决透,用系统论的观点统筹好,这是不好的,一定要注意动机和效果的一致。

我曾经讲过一个例子,是运动医学,运动员拿到铜牌,腰部受伤了,后来开医学研讨会,德国专家节说,运动员的健康和获取金牌之间存在哲学命题,我们当时不解?德国专家说,如果我们让运动员牺牲健康拿金牌,违背了运动的初衷。这个话讲得很精辟。我们不管是大医院的改革还是政府层面的制度设计,我们都必须考虑制度体制的设计,真正把出发点落脚点让群众收益多,而且动作和效果一致。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医院管理者要提醒自己,做事一定是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做事。

主持人:这样的思路做事非常重要。

耿仁文:对。

主持人:作为大医院,通过哪些措施带动社区医院?

耿仁文:南方医院在2005年在广东省是第一家到阳江的一家卫生院,当时分管的领导都到现场,我本人也去了,我们采取量身订做的方法为他制定帮带的合作。我们和几十家的医疗机构进行帮带合作,包括对人才的培养,包括讲专业课,都是定期的安排,包括给他们必要的设备支持,再就是去年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和省内外几十家医院进行了合作协议,远在几千里,如果遇到一个急救的病人,CT片当地医院人员看不了,不确定,可以传给我们,我们会建议他们做什么样的检查,如果检查是什么?你们做什么,可以做现场指导,抢救重病人,外伤病人要的就是这个时间。有一些病人确实需要手术,我们就可以飞过去。减少病人来回的搬运,增加病人的风险及经济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看病的成本。我们和中国连通建立了电话预约系统,也保证到我们医院看病,说是9点到,我就等着你,不至于盲目的排队,这样是减少群众看病耗费的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也提高医院的效率,强化了我们医务人员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的理念,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主持人:电话预约成功预约的人多吗?很多人打电话可能是全都预约满了?

耿仁文: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我们后面有大量的工作做,包括配备人员,场所调整,你的内部信息的传递,接电话的人要知道某某教授是哪天出诊,什么时候出诊,这些后面的工作是有大量的内部,要优化工作流程和加大人、财、物的配备才能完成。信息传出去了,就要对群众兑现,要讲诚信。

防病:未病先治、早诊断早治疗、规范治疗

主持人:中国的老龄化进展很快,周围的老人越来越多,长期带病生存的人会越来越多,刚刚说到防病的重要性,按照您的分析,现在老百姓防病的意识多吗?

耿仁文:通过最近几年大家关注医改,我个人感觉大家的健康意识、维权意识都在提高,但是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做。第一是未病先防,第二是有病早治,第三是规范治疗。为什么讲这三句话,未病先防是我们老祖宗的理念,中医治未病,现在很多病是可防可质的,大量的病是跟生活方式有关系,饮食、运动,面对的生活压力等等,这都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讲未病先防止很重要,大家第一要知,第二要信,第三要行,我们医院每周都开很多的卫生健康科,我们专门成立健康管理中心,对健康进行评估,对健康进行干预,比如我们有一些高危因素的人,对高危因素的人要早期干预。90年代有专家说,中国现存的高血压病人当中,有一半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压,知道患了高血压病人当中,有一半是从来不治疗,第三在治疗人群中有一半是从来不规范治疗,一个人群是整体,三次一半,真正规范治疗是八分之一,这是中国为什么这么多心脑血管病人的原因。高血压是要每天按时吃药,现在有很多种药,让专家选,坚持吃药,不发生并发症,不发生就对你没生命威胁。

规范治疗,有效的控制血压,你的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同样是提高的,问题是现在很多人仍然在米糊的状况,不接受这些观点,高血压没什么感觉,为什么要每天吃药,他没想到高血压、糖尿病是终身治疗的病。糖尿病也有很多人过度的依赖药物,有些糖尿病人指望开要血糖降下来,降血糖要控制体重,这样的前提下发挥药物的作用,规范治疗很重要。只有规范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疾病,防止出现并发症。这对家庭、个人、社会都是有益的。对于中国老龄化加速,我们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是一个考验,当然不光是卫生服务的问题,涉及到适合保障的方方面面,这是重要的命题。

主持人:我国的资源投入够吗?问题存在在哪些地方?

耿仁文:我们注意到新一轮的医改,政府正在注意除了制度体系的建设,正在加大基层投入,比如四个体系建设,包括卫生服务体系,卫生保障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药物服务体系,医保这一块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路径,或者这是重要的途径。现在医保包括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新农合,还有医疗救助,对个人交纳不起钱的人,没有子女的老人,政府出资,也能享受医保。政府对医保的投入,从保大病逐步过渡到保小病,从逐步的增加投资的力度,提高保障水平。对社会非常困难的人群采取特殊的保障方式,通过这些途径加大很大的投入。

你讲的还包括其他的体系,我注意到医改中有公立医院的投入,在试点的医院中探讨怎么取消药品的加成服务,目前是希望老百姓看病的时候少花钱,出发点是很好的。任何一个改革都涉及到很多具体的事情,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认证,通过先试点的方式做得更完善,这种投入我相信我们政府还会加大。我上上个月在北京开会,参加中华医学会第24大,我所知道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小孩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必须是规范治疗,费用降低,减少不必要的诊断和治疗,使这些疾病不是个人家庭掏钱,而是依靠医保到医院看病,这样首先是群众受益,医院也受益,扩大病人的来源,专家为他们解决问题,这些问题都有渐进的过程。

共4页: 上一页 [1][2]3 [4]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区域医疗  远程医疗  人才  耿仁文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