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 > 新医改 >  社区居民健康急需电子版
社区居民健康急需电子版
  • 2010-06-22 16:40
  • 作者:佚名
  • 来源:半岛都市报

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早就不把生活标准停留在“吃得饱,穿得暖”上了。关注健康,成为新世纪的时尚。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但是,其中的麻烦也接踵而至。

“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健康档案,几年下来,八成以上都变成死档了!”4月4日,泰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宋锦华主任说。从社区医院建立之初,本市就要求免费为居民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目前七区已经建立了约15万份,然而记者采访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后获悉,本应该发挥大作用的档案,如今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死档”。

调查

在泰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档案室中,看着厚厚的一摞健康档案,宋锦华主任直叹气。“这些档案建得真是不容易。”宋主任告诉记者,4年前该中心成立后,就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为居民免费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社区医生上门为居民检查,同时填写材料,还有一种是居民来社区医院就诊时“顺便”建立。当时医院派出了所有的医生护士,一栋楼一栋楼地跑,挨家挨户敲门。

可是,这些来之不易的健康档案,如今却成了大难题。宋锦华主任告诉记者,可惜这5000余份档案多数已经成了“死档”。其中八成以上的档案,从建立到现在,一次都没有用过,更谈不上更新了。

记者到岛城10多家社区医院采访时,相关负责人都坦言,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医院耗费了人力物力建成后,多数从未更新过,上面的信息也就不准确了。

原因

从社区医院建立开始,本市就要求免费为居民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七区已经建立了约15万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健康档案“建而不用”呢?

“是很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健康档案的先天不足。”香港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赵主任告诉记者,现在健康档案都是“纸档案”,而且要求每位居民都要建立,这些纸档案堆放在一起,本来人员就有限的社区医院,很少有医生接到病号后,会从一大堆档案中寻找患者的健康信息,时间一长,就成为“死档”。

居民就医观念的“偏差”,则是造成“死档”的“后天阻力”。洛阳路社区医院的刘院长告诉记者,“我们曾想对健康档案进行一次更新,可是拨打上面的电话号码,很多都是假的。”

要使健康档案“变活”,通过治疗来更新是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小病进社区”的观念还没有得到多数人认可,不少居民有点不舒服都到大医院就医,根本不到社区医院,这使社区医生无法掌握患者的最新情况。

对策

一份真正能利用起来的健康档案,对市民的作用还是很大的。68岁的孙大爷跟泰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联系制度”后,几乎每星期要去检查一次,而医生每次都找出他的健康档案,通过对比,老人的高血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成为“死档”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健康档案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有提前干预的作用,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为医生提供病人全面的资料,是医生进行正确临床决策的重要基础。社区医生可以根据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等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市已经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列入日常管理内容,并且提供一定的补贴,还出台了措施,鼓励居民到社区医院就诊,从而提高健康档案的使用率。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针对“纸档案”查找不便的问题,今后将实行“电子版”。据悉,省卫生厅已经将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列入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同省财政厅开始进行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的研发和招标工作。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立后,还将与医疗机构管理系统、职工(居民)基本医保支付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等相关系统对接,今年下半年将在省内逐步推开,届时居民、社区医生、综合性医院、主管部门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交流和互换。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不少医院都使用医保卡,通过刷卡就能了解患者上次就诊的信息,社区健康档案“电子版”也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再加上首诊制的实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死档”的问题。

【责任编辑:job02 TEL:(010)68476606】

标签: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