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 > 新医改 >  “洋权威”能否评估中国医改
“洋权威”能否评估中国医改
  • 2010-06-17 09:48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卫生部部长陈竺此前透露,并将邀请世界卫生组织等参与制定我国医药改革评估方案,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医改成果,但是“洋权威”是否了解中国医改的真实特点,他们的评估是否符合中国医疗改革的实情呢?

首次在我国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研究和培训特别规划署联合协调理事会年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透露,我国将制定有关评估方案,科学分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并将邀请世界卫生组织等参加此项工作。

医改,改了好长一段时间了,是该回头看看,评估一下了。但医改评估不应是政府部门内部的自我评估,自己给自己打分的;“科学分析”的标准,“进展”的标志,也不宜由体制内自说自话。卫生部长称将邀请世卫组织参加评估,这种引入“第三方”的思路值得肯定,然而我认为,有些问题其实简单得很,未必非要国际机构来“权威”一下。再说,国际组织中的专家所能了解到的东西,恐怕更多的还是来自政府部门提供的文件资料,即便实际考察,也多是要由政府部门安排,指定时间、地点和人物的,那么外人对我们医改的了解程度与评估效果,恐怕未必能尽如人意。

当然,即便如此,专家层面的评估还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我是说,关于医改的成效,以及成败的预期,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社会公众。医改成效如何,标准其实非常简单:国家实施医改,针对的就是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那么,改了这么久,出台了那么多方案、措施后,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现在的药价、医疗费等等,是个什么情况?这些问题是绝对无需劳驾专家,也大可不必兴师动众讨来一纸“洋评估”下定论的。

现在看病难不难、贵不贵,找几个现成的事例可说是信手拈来,而绝不用“踏破铁鞋”。比如最近媒体曝出的“天价药”事件:医改后,不论政府指导价还是政府招标价,不但没能降低药价,反而越“指导”越高,越“招标”越贵 出厂价仅15.5元的芦笋片到患者手中时涨到了213元,平均每支成本不足四元的恩丹西酮却卖到80到90元,利润率高达1300%、2000%!而药品配送制在很多地方也被异化为“一家配送”

有关方面或许会说这不是普遍现象,然而就算它“不普遍”,至少足以说明“政府指导价”与“政府招标”机制上存在的弊端与漏洞之大,说明医改根本就没能触到体制与机制的弊端。而最不能理解的是,1300%与2000%的药价暴利曝光后,至今竟未见任何官方回应,似有不了了之之意。这样的问题都能回避,对医改又该如何期待呢?

如果越改看病越难、越贵,医改就是失败的。那么,“评估”究竟要评价成就,还是失败的原因?很难想象有关方面会有自我否定的勇气。然而,缺少公众声音的评估,无异于自欺欺人。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改评估  医改  洋权威  市卫组织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