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6-05 11:01
- 作者:刘燕
- 来源:电脑商情在线
2010年,中国新医改进入关键性的第二个年头。由于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需要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设备供应商、应用方案商等多个方面在多个层面上的相互配合协作才能持续推进。医疗IT协同进化,既是对整个医疗卫生生态链核心角色扮演的重新划分,也是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创新的必由之路。
HIMSS来了
虽然在全球医疗界赫赫有名,但真正跨入中国市场,这在HIMSS还是第一次。
5月27日-28日,为期两天的HIMSS 2010年亚太区博览会在京举办。作为一家非政府和非盈利性质的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协会)不仅为中国地区医疗卫生IT行业带来了全球前沿技术及创新实践,同时也为国际厂商与中国本土应用方案商及行业用户间的无缝对接搭建起互动平台与沟通桥梁。
为此,HIMSS特别组织的IBM、微软、GE、戴尔、飞利浦、ESRI等全球医疗信息技术领先厂商齐聚本届展会,并携同各自所在细分领域的国际及本土应用软件合作伙伴,为来自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数百位行业用户集中呈现了一系列围绕医疗IT的最新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HIMSS召开的时间点正值中国新医改步入第二个年头的关键时段。
“出于中国政府正在花大力气来进行医疗系统改革,我们深信北京是举办这届博览会的理想城市。”HIMS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tephen Lieber毫不讳言对于中国市场的期待:“中国已经成为医疗机构进入亚太市场的门户,对于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供应商以及这一区域的服务机构来说,这是一个了解中国市场的绝佳机会。希望通过本届HIMSS搭建的这一平台,各个地区的供货商都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医疗卫生市场,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本地市场的医疗保健的水平。”
在Stephen看来,在超过3万多家的中国医院里,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建立起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且在临床治疗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下一步,该行业对硬件以及软件的需求将会非常强劲,而且在未来是可持续发展的,这也使得医疗卫生行业成为在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中的“一个非常具有抗风险性的行业”。
但他同时也指出,和其他国家同样规模的医院相比,中国在医疗信息化领域还处于雏形阶段。“政府和相关机构正在努力鼓励大家使用IT技术,以及相关临床信息技术系统,而在医院、社区、以及公共医疗领域开展信息共享及协同应用则极其重要。”
Stephen的这一观点其实正与中国医疗卫生主管机构不谋而合。“中国的医改方案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八大重点之一,强调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医药、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强调:“向社会和卫生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已成为当前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需求。建设数字化医院,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卫生信息、卫生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不但有利于医药卫生信息平台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透明公开以及信息共享,同时也能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卫生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减少信息资源的浪费,以及提高政府相关机构的决策和管理水平。”
协同医疗走上前台
综合分析医疗卫生行业信息生态链,其大致包括了6个信息主体,分别为居民个人、医疗健康服务人员、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医疗健康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及行业协会和IT设施开发商。由于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需要医疗主管机构、医院、企业等各方面的合作才能够共同推进解决。加之,地域性的差异和特征就需要生态链的各方共同改变和协同进化。而在这其中医疗服务管理机构即政府,既是利益的直接相关者,也是第一推动力,因此在整个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的生态链里扮演着核心角色。
始于去年4月份的中国新医改就是一个最好的实证。8500亿的利好不仅刺激了各级医疗机构对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也将医疗与IT的融合与应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伴随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90%以上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建立了挂号收费、药品器材、医疗管理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1/3以上医院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委员会调查,在三级医院中应用化验收费系统、药物管理系统和挂号系统的比例分别达到了93%、91%和84%;住院工作站系统和医院工作站系统的比例分别达到80%和63% 。而且,近三年来,超过一半的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仍有需要克服的难题:在业务系统间、地区间、医疗服务间信息化建设还不全面;社会保障、医院信息还没有实现互通;医药服务、卫生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信息误导现象。”尹力指出。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步伐加快,在本单位信息化水平提升的同时,更容易加重系统间、医疗机构之间信息误导现象。这些问题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会阻碍卫生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卫生部已经研究制定了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医院电子病例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等一系列卫生信息标准规程和管理办法。这些工作也为医疗机构、卫生管理人员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技术基础。
事实上,在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除政府、医疗机构外,还有更多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尤其是IT服务商积极投身到医疗改革当中。以医疗卫生标准为基础、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互联互通的区域医疗体系逐渐成为行业、社会乃至国家的重要方向,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逐渐为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和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的全民共享已成为当前医疗改革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进一步来看,标准、开放、共享、协同等关键词将不仅成为医疗IT下一步的应用重点,同时也是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行业信息化主要靠两个方面的推动,一是政策因素,二是业界的创新性、革命性的技术因素。医疗信息化目前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和其他行业相比虽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但这两个因素对医疗来说都已具备。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医改对整个我国医疗卫生和整个健康产业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突破性、革命性的契机。” IBM中国区医疗与社保部门总经理刘洪表示。
在这一过程中,IBM以“智慧的医疗”为出发点,与政府、医疗机构和产业合作伙伴一同身体力行地不断协同创新,在推动开放标准在电子健康档案中的实施、共建开放的医疗生态系统等方面打造了一个个最佳实践和应用典范。
共2页: 1 [2]下一页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