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科技前沿 > PACS >  内镜新技术,食管癌早知道
内镜新技术,食管癌早知道
  • 2010-06-01 13:17
  • 作者:佚名
  • 来源:医药经济报

《自然-医学》在线期刊的一篇论文中指出,美国柏斯以色列狄肯尼斯医学中心(BIDMC,简称以色列医院,是哈佛医学院的主要教学医院之一)的研究者发明了一种新型内窥镜扫描技术,该技术可以在早期阶段成功检测到Barrett食管不良增生的病变,使得临床医生在更早期确诊食管癌,将治疗时机大为提前。目前BIDMC正在申请该技术的专利。

Barrett食管与食管癌

Barrett食管(BE)是一种由于胃-食管反流的长期刺激所引起的病变,主要指食管远端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学现象,又称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该病首先由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Dorman Barrett提出,美国约有300万名Barrett食管患者。

Barrett食管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并发症之一,而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不典型增生→恶性变,已成为当前公认的病理过程。Barrett食管不典型增生也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癌前状态,食管下段的癌变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于Barrett食管患者。

食管癌目前发生率并不是很高,但由于相关症状如吞咽困难、胸痛等出现得较晚,而使确诊时间往往延迟,且食管癌发展迅猛,这些都导致预后很差。不过,尽管目前食管癌预后很不理想,但如果能在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治疗成功的概率将大为增加。

传统检查的局限

研究负责人之一Ram Chuttani对当前的检查现状进行了说明:Barrett食管患者往往由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而致,也就是胃中胃酸反流至食管,使得食管长时间、重复性地暴露在胃酸等内容物中,导致Barrett食管病变进一步加重,出现不良增生等。这些癌前病变初期只是在细胞水平上发生改变,因此,只能通过在食管不同部位多次取样进行细胞染色的方法才能做出明确诊断。

“但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尽管有多个取样点,仍存在着由于取样点不全面而出现不良增生或者癌变被漏诊的实际情况。”Chuttani说。

新技术的突破

为了在早期阶段检测到Barrett食管不良增生,BIDMC 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内镜技术。发明人Lev Perelman博士对这项技术的特点做了详细解释:“我们称这种多谱扫描技术为内镜偏光扫描光谱检查(EPSS),它可以在早期阶段检测到Barrett食管不良增生的情况。如果将EPSS技术用于临床,它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病理活检,还可以辅助内窥镜医生对不良增生的区域进行准确定位,而正如前述,传统内镜检查存在着容易漏检的情况。”也就是说,EPSS技术可使内镜医生更彻底地在亚细胞水平寻找细胞不良增生的改变。

EPSS技术利用光反射光谱学原理,也就是将光的颜色和所照射的粒子尺寸、形状和折射系数联系起来,从而得出相应结果。

Perelman解释道:“EPSS技术发明的灵感源于彩虹形成的原理。EPSS使用弧光灯作为太阳,被照射的表皮细胞和细胞核相当于彩虹形成过程中的雨滴。只不过我们不是用肉眼来进行观察,而是通过光谱计。通过EPSS,我们看到的不是美丽的弧光,而是关于食道细胞是否处于增生不良的相关信息。”

一项良好的临床检测方法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既可以快速、大面积地检测,同时还能在细胞水平检测到哪些部位发生了改变。而通过将偏光扫描光谱技术和内镜扫描技术整合在一起的EPSS技术,则可以同时达到上述两个要求。

在预试验中,EPSS技术成功指导内镜医生完成了食管病理切片、检查以及尚未可见的不良增生的定位过程,而这些是无法在现有病理检查的方法下所能完成的。

结语

通过EPSS技术,对表皮细胞癌前病变信号的早期检测成为了可能。EPSS技术的出现,使临床医生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充满了期待。

 

【编辑推荐】

斑马技术条码打印为医护保驾护航

电子病历让人“一目了然”

“百度病”正在蔓延

 

中外医疗业界权威 齐聚HIMSS 2010年亚太区博览

 

【责任编辑:黄雀 TEL:(010)68476606】

标签:EPSS技术  Barrett  食管不良增生  内镜  食管癌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