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2010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热点分析
2010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热点分析
  • 2010-05-31 09:35
  • 作者:黄浩
  • 来源:中国信息化

对于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来说,2010年注定将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一方面,《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已到了最后的大考年限,距离阶段性目标实现的时间越来越近,2010年,中国医疗信息化状况究竟会怎样?此后又要朝着哪些重点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作为新医改方案实施的第一年,方案中“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用于医疗改革”,将会有多少份额惠及信息化市场?

在新医改的投资中,信息化投资的比例“肯定不止100亿”,2009年2月,在中华亿元信息网络大会上,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曾作出上述表示。一些嗅觉敏锐的IT厂商,如戴尔、思科、西门子、微软等企业也早已抢先布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关口,IT企业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医院的管理者,更有来自行业规划的影响?谁能解决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诸多难题?谁能在新纲要中形成“标准话语权”,或将分得更大的一块蛋糕。

一份来自HIMSS的调查报告

1月8日,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协会(以下简称HIMSS)在中国公布了一项最新调查的结果。据悉,这是一项针对中小型医院信息化主管做的调查,旨在了解,在电子病历和数字影像等变革措施越来越普遍的状况下,医院的数据中心在支持信息需求方面的准备情况。调查范本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和德国,共202家医院,其中中国医院有25家。调查结果显示,数据中心在设计上普遍存在着难以有效扩展的问题,在未来难以支持临床信息化不断增长和迅速变化的的需求,而这种增长和变化几乎已成为所有国家医院信息化主管的首要关注点。

更令人关注的是,与其他受调查的国家相比,在同等规模的医院中,国内医院的服务器使用数量最少,而且更新周期长——至少五年以上。然而医院却要依赖这些效率越来越低、运行和管理成本越来越高的服务器,来应对未来两年数据大规模增长的需求。

国内的信息化主管们还认为,数据中心缺乏标准化、服务器扩展性和管理性差将成为数据中心建设及满足未来需求的最大障碍。按照新医改的规划,中国计划在未来三年改造31,000所县和乡镇级医院,来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覆盖率,而数据中心缺乏标准化将使医院和区域信息化中心之间的信息共享变得困难重重。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阴忆青博士表示:“我们面临来自患者和临床一线医护人员非常迫切的信息化需求,挑战很大。”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症结?事实上,卓有成效的虚拟化技术,正在成为医院的新宠。2009年,戴尔和上海中山医院合作成立了中国首家针对医疗行业的“简化IT实验室”,旨在探究医院如何改进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以及管理。对此,阴忆青表示,简化的IT系统,使医院可以快速应对数据业务的变化。

市场热点凸显

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市场热点究竟会出现在哪些领域?对此,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委员会李包罗教授分析认为,整合交付网络、医院资源规划管理、个人健康记录、HIS系统将成为2010年市场追逐的热点。

IDN/IDS(整合交付系统)。协同医疗延伸了中心和专科医院的覆盖范围,增强了优质资源的可及性,从整体上降低了医疗服务的成本。IDN模式的主要挑战来自质量保障和财务分配模式,如何建立一套持久有效的管理、治疗、收费的治理模式,将是IDN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医院资源规划管理(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ERP的本质是在产品、服务的形成过程中,监督优化人力、资金、物料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情况。在医院,从药品器械的滞存和临床损耗等成本费用管理,到科室绩效评估考核,乃至临床路径各个环节的服务追踪优化等,ERP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手段。

个人健康记录PHR(personal health record)、eHR、eMR。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是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的基础,是包括转诊在内的医疗服务创新的基础,是循证医学的基础,也是医院信息化向服务临床过渡的必由之路。

HIS系统。HIS的发展将面临以下方向的挑战:首先,实施HIS前,要输理业务、服务和管理流程;其次,引入条码和RFID等技术手段,使HIS具有医政服务能力;再次,建立服务规范,特别是使诊断、用药、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项目和计费的规范性,符合医疗保险监管的要求;最后,是基础设施升级的问题。由于HIS在门诊服务方面的重要性,医院需要建立企业级计算环境,以抵抗大作业量对系统的冲击,保障HIS必要的稳定安全。

市场呼唤新标准

缺乏卫生信息标准正成为横垣在医疗信息化征程中的最大障碍。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市的上千家医院中,运行着40多家开发商的HIS系统,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造成开发后的各医院HIS系统自成体系,形成信息孤岛,为信息交换与共享带来很大困难。这种情况在数字影像的采集、显示、远程医疗等方面同样存在。

“可以说,卫生信息标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各种实体与活动的标识标准;数据元素标准,即数据元素名称、含义和表示的一致性;数据编码标准,如ICD-10、LOINC等;医学术语、同义词标准,如SNOMED;信息交换和信息框架标准,即提供不同系统之间信息交换格式,如HL7;技术标准,即认证、安全、医疗服务过程、医学知识表达等等。”李包罗教授认为,庞大而复杂的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注定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实际上,卫生部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等相关机构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各项标准的研究和制定。2006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特别将卫生信息标准化和电子病历基础研究作为优先和重点发展的项目,希望扭转标准化工作滞后于系统应用的尴尬局面。2008年《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基础框架》课题组完成了国家卫生信息框架、国家卫生信息模型的开发和设计、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2009年,《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等等标准均开始试行。

在新标准形成的过程中,一些IT厂商也开始逐渐参与进来。记者了解到,通过最近收购佩罗系统(Perot Systems)公司,戴尔还将协助中国卫生部制定标准规范,实现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简称 EMR)的共享,以及区域信息的交换。不过之得注意的是,2009年12月24日,为期两天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会上表示,2010年将针对外商投资,更多开放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服务性行业。专家分析,外资进入医疗领域,将给中国医疗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加速国内医疗信息化的建设速度。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信息化  数字医疗  电子病历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