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5-13 14:21
- 作者:赵娟
- 来源:电子系统设计
前日亮相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电子中医”,引起人们的惊叹,彰显了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又一成就。
这台机器能为参观者望、闻、问、切,开出健康处方,集中医问诊、面诊、舌诊及脉诊于一体,不用再在工作日请假跑那么远排队看医生,让消费者可以实现“自主”治病,有兴趣了吧。
第一步:传感器读取数据
有了传感器的帮忙,望、闻、问、切都可以用机器来实现。所以首要步骤主要借助于传感器先读取一些物理参数,再经过模数转换后经由软件分析处理。看看实现过程:
把脉:体验者将手伸入机器上的一个圆孔,“脉象仪”中的传感器会自动搜索脉搏,完成“把脉”;
面诊、舌诊:另外一个圆孔是“面象仪”,用来采集体验者的面诊、舌诊信息;
“问诊”:“机器中医”身上的大屏幕,还会出一系列问题进行“问诊”。
第二步:开药方
这个步骤则主要通过软件分析得出治疗方案并开出药方,根据体验者面、舌、脉、问诊的计算机辅助判读结果,“电子中医”开出个性化中医健康处方。
现代科学与传统中医的完美对接
以往《电子工程专辑》报道的一些医学研究让读者在赞叹的同时又会抱怨我们本土的研发投入不够,而这台善于“悬丝诊脉”的“电子中医”则是完全本土的产品——“中医四诊仪”,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完美实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的对接。
中医四诊信息融合智能化系统,包括舌象诊断、面色诊断、三部多路脉象检测诊断、智能化穴位诊断等子系统,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的结合。
从电子技术角度来看,第一个步骤对电子工程师来说是“小菜一碟”,“电子中医”要实现真正商业化应用还得加强软件处理,要知道,把传统中医的经验模式中找到“标准化”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要将数不清的临床症状规范化、标准化,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但是,如果能进一步的得到成熟化应用,我们看病的成本和便利性必然会大大改变,让人兴奋且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