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李包罗:新医改给医疗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李包罗:新医改给医疗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 2010-05-10 15:57
  • 作者:李包罗
  • 来源:e医疗

2009年4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的四梁八柱构架,也首次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确定为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支柱之一。为了配合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中央及各级政府将在未来三年内增加8500亿元的政府卫生投入,重点支持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公立医院改革五个方面。

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现在,各级政府对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都高度非常重视,全国目前有30多个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在规划中,医疗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一波高潮。

越是高潮的来临,越是应该冷静思考,谨慎行事,我们要使这一波高潮成为真正的高潮,而不是一波泡沫。任何一项事业的完成,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需要一波一波地向前推进。我们应该反问自己:在这高潮来临的时候,我们的IT和管理真正准备好了吗?我个人认为现在还没有真正准备好,我们还有很多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医疗信息化和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非常复杂和困难,不会仅靠我们的热情或是一种认识就能实现,它需要有很多积累。

新医改给医疗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新医改方案给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很多的机会,但也带来挑战,这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是标准化的问题、管理的问题和人才的问题。

1. 标准化方面的挑战

标准化的问题在信息化建设中非常关键,那么我们的标准是否准备好了呢?现在,我们的标准大多是对于数据元素的标准,这些独立的、毫无关系的数据元素和标准是否就可以满足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呢?我认为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准备好。除了标准本身,还要有推动标准应用的机制?这一点我们也没有准备好。这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标准全不全?完善不完善?第二是有了标准之后谁来跟随?怎么跟随?以及怎么应用?第三是怎么鼓励厂商开发符合标准的应用软件?怎么制定一套有效的标准认证和鼓励应用的机制,标准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认为搞出几本标准规范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标准的建立和推广应用应该在反复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才能够达到。我们做事情要一步一步地走,循序渐进地完成。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会因为一波高潮的来临就不成问题了,只有问题解决了才能够得到结果。

2. 管理方面的挑战

 国家对于8500亿的增量资金的使用有一个大的规划,首先要投向农村,然后是社区,最后才是医院,医疗信息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了确保8500亿资金投入到位和用得明白,国家确定了明确投入责任、改革投入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强化监督检查和提升管理手段五项措施。信息化建设是加强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手段,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费用和支出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对费用和财务进行管理和监督的管理信息系统,我们已经做了20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这部分来讲,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现在,中国每年用于医疗信息化的投资不过50~60亿,如果拿出8500亿投资的1~2%,也就是85~170亿的资金投入到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增量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增量的资金首先应该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如新农合、社区和财务管理的问题。使我们可以清楚患者每一次就医过程,了解每一笔钱是怎么花出去的。真正地把国家投入的资金管理好、监督好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但是,目前新医改方案的挑战在于,现在的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都改变了。原来医院搞信息化建设是自己投钱,而现在是政府投钱。国家要把医疗卫生,包括信息化建设当作一个公益事业来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加强监管,监督每一笔投资的效益,监督每一笔投资是不是真正达到了预期的作用。除此之外,政府要建立科学详细的规划、制定目标描述和系统评估机制,避免出现“拍脑门”工程、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避免把高潮变成泡沫。怎么样让新一波医改和医疗信息化建设成为真正的高潮而不是泡沫,怎么样能做到实际解决问题,是政府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3. 人才培养方面的挑战

对于人才的问题,现在我们要花成百、上千亿的资金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和电子健康记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投资,需要一个强大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专业队伍,这一点我们准备好了吗?从国家长远的角度来看,人才的问题是一个关键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问题。医疗信息化人才不仅要精通医学、信息学和管理学理论,还要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理解和远见。国家应该重视核心技术力量的培养,这是一个长期的项目。目前,对于医疗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应该迅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且尽快起步。不要等一波浪潮过去后,我们发现缺乏人才,而新一波浪潮又来临时,我们还是缺乏人才。医疗信息化国家队的建立,应该在国家和政府的层面认真考虑并高度的重视。

区域信息化和HER面临巨大挑战

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电子健康记录和电子病历也是新医改提出的一大挑战,从这一点讲,我们也没有真正准备好,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和电子健康记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美国几年前就提出用10年的时间,花1000亿美金建立电子健康记录,实现数据交互和共享。但是《美国区域卫生信息组织的发展和启示》指出:美国自2004年开始在全国建立了总共150 个区域医疗信息化组织(RHIO)。而2007 年的调研显示大约1/4 的RHIO 建设处于停滞状态,54% 的RHIO 仍处于规划阶段,只有20 多个RHIO初具规模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临床数据共享。现在,中国也同样要解决区域信息化问题,那么我们现有的资源投入与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否匹配,是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的。中国的人群比美国多很多,中国的基础比美国差很多,中国怎么就一定能用比美国少得多得多的资金,解决比美国多得多的人口的问题呢?如果我们用10块钱去办8块钱的事,可能浪费2块。而要用10块钱去办100块钱的事情,往往是什么也得不到。所以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和拥有的资源匹配,不然区域卫生信息化和电子健康记录一哄而上,就会形成一堆泡沫。

要做到目标和资源相匹配,就必须根据掌握的资源来决定做什么,怎么做。比如一个省要在2~3年的时间内,投入20亿元资金为每个居民建立电子健康纪录,并且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这是有可能的。但如果一个省只想投2个亿或3个亿的资金来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就要考虑所拥有的资源、知识水平,技术是否能够支撑。要认真考虑是全省铺开,或选择一个地区作为试点,还是把重点放到先解决行政管理和控制的问题。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社区、农村、医院以及公共卫生等系统的建设要统筹安排,整体考虑。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解决所有问题的时候,要沿着一个正确的道路走,这是各省、市政府应该认真研究和解决的。

因此,现在不应是大力鼓励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普遍应用的阶段,而是应该首先试点。并且,这些试点必须在国家的技术框架下,才能保证各省市之间以及各系统之间可以实现交互和共享。卫生信息化如果不能进行交互和共享,不过是用计算机堆砌起来的“烟囱”和“孤岛”替换纸制的“烟囱”和“孤岛”。就目前而言,即便是这个技术框架的制定也不是很简单地,必须要解决标准和互操作性的问题,以及控制、标准验证和鼓励机制等问题。医疗信息化标准、互操作性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必须要在国家层面进行,而各省、市政府的责任应该是参照国家标准认真地规划和实施,避免将医院的小 “烟囱”和“孤岛”,变成区域的大“烟囱”和“孤岛”。

新医改对于IT企业是一个利好

现在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是IT界一个利好消息,尤其是对于供应商。信息化建设投资大大增加,必然使供应商得到更多的机会。供应商的机会多了,就会对于基础研究、开发、实施和服务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就会对于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起到促进作用。供应商如果永远捉襟见肘,永远赔钱,是不可能开发出好的产品,更不能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

总结

新医改为医疗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在国家的层面应该立足长远,加强政策、法规、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以及人才的培养。在省市层面,应该加强规划和计划,注重管理和标准,从实际出发使信息化建设的结果达到最优。要避免一哄而起,限制自己的需求,把拥有的资源与希望达到的目标匹配起来,在正确的技术道路上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

【责任编辑:靖楠 TEL:(010)68476606】

标签:新医改  医疗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