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5-05 11:12
- 作者:李玉喜
- 来源:医药经济报
最近,不少医院开始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试点工作。细细浏览去年底卫生部发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文件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项全国性的改革,虽然只是试点,但“至少遴选50家试点医院,承担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但是,笔者认为,在我国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是有软肋存在的。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促使了临床路径管理的产生,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可以说,临床路径管理是一项既有利于提高医疗管理水平、资源使用效率,又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有效办法。但不管是开创临床路径管理的美国还是后继跟上的其他发达国家,都与我国有一个极大的区别,就是在医疗资源及其分布、结构,社会福利与保障水平上的巨大差异,其中还包括人口因素。
参与临床路径管理的有医生、护士、医院管理者等,在我国,护士短缺严重是严峻的现状与事实,医生与护士的比例,护士与病床、患者的比例远远低于正常的标准,这就直接羁绊了临床路径管理的开展。
复杂标准的确立要从最简单、最容易控制的方面入手。卫生部在确定我国试行临床路径管理时对此予以充分重视,并且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进行试点的医院要是三级医院,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经验,较好的管理基础。而从试点医院名单中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当地一流的医院。可以说,如此进行试点“试”得其所,但“试”完之后面临的就是总结、修改、推行临床路径管理的问题,而全国护士缺编,将会使临床路径管理停留在试点层面难以推行。
另外,临床路径管理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也密切相关。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目的不是摆什么“花架子”,需要实实在在的、可以在全国大面积推行的效果,以减少患者的医疗花费,提高医疗质量,这就要求医院各科室充分信息共享,共同协作。但我国医疗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整体上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欠账严重等,直接制约着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临床路径管理的推行。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的关键在于软件、硬件的配合到位,而这需要大量的医疗卫生投入。如果我们不克服自己的“软肋”,临床路径管理有可能会始于试点,长时间终于试点。如此现状,恐怕谁也不愿意看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