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4-29 11:31
- 作者:王晓冬
- 来源:中国医药报
通过医疗机构售出的药品约占我国药品市场份额的80%,但这些药品如何养护等却没有规范和标准,今后,这一现象将发生根本性改变。目前,北京正在尝试参照GSP标准,把现代医药商业物流管理模式引入到医疗机构药库中,从而大大提升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水平,保证药品使用环节的安全。有关人士指出,这一现代医药物流向医院的延伸模式,是公立医院主动参与改革的一次尝试,将为我国医疗机构药房质量管理规范提供参考,将提升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同时,为我国药事管理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设置药事服务费,这意味着药师在医疗服务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在医疗机构中,许多药师不能到临床一线直接为患者服务,而是在医院的药库中从事药品的收货、退货、搬运、码放以及保管养护等事务性工作。为适应医改的新变化,将药师从药库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回到患者身边,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药学服务,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与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探索了医院药品管理新模式,即医院购买医药商业物流公司的专业服务,参照GSP标准对医院药品进行管理,从而使双方各自发挥专长,优势互补。目前,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迷你”式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已落户北京天坛医院,运转两个月来情况良好,这为进入终端的药品质量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也为我国医疗机构药房质量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记者近日在北京天坛医院看到,经过改造后的药库有338平方米,备有升降叉车和多层拣选小车,实现了药品的立体储存,同样的药品储存量,面积比原来节省了124平方米。对于冷藏药品,以往医院都存放在冰箱中,既占地又耗电。如今,医院药库参照GSP标准改造后,摒弃了冰箱式存放冷链药品的老传统,在药库中直接开辟出一个移动冷藏药品库,将医院所有的冷藏药品都储存于此,保证了冷链药品的质量安全。据了解,仅此一项,就为医院节省了11个冰箱,耗电量也大大降低。对于特殊药品的保管,除了在药库辟有特殊药品储藏室以外,还实行现代化的人员指纹认证入库、双人双锁,以避免发生流弊事件。医院整个药库都设有温湿度24小时监控装置,一旦超出设定的温湿度标准,药库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就会接到提示信息,提醒管理者检查药库。这些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手段,都为医院药品质量安全上了一道道保险锁。
这家年药品流转额达到4亿元的医院药库,按照医药商业现代物流管理模式改造后,建立了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从入库验收到色标管理等一应俱全,实现了药品质量档案电子化、自动监控药品效期等。最重要的是,如今对每一个发放到门诊药房的药品都能实行批号管理,实现可追溯,大大减少了以往人工操作可能造成的误差,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记者在天坛医院药库看到,药品出入库全部采用信息化操作,供应商到货数据经过条码扫描和电子发票,直接导入到药库的管理系统,保证了到货信息的准确。同时,现代化物流管理模式也帮助医院药库实现了药品先进先出,减少了人工翻找的麻烦。
据天坛医院副院长肖淑萍介绍,医院药库管理与GSP对接之后,医院新建和修订了15项药品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对医院的药品实施动态管理,提升了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原来的纸张抄写、人工输入计算机等工作,被基于条码扫描的自动识别和网络数据同步所取代,精简了环节,减少了差错概率以及人力消耗。同时,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帮助医院提高了药库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了管理成本,还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药品周转的数据,为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在日前由北京药学会举办的“医院药品流转管理技术研讨会”上,天坛医院介绍了“医院药房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运转情况,引起了北京市60多家医院的极大兴趣,也得到了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市药品监管部门的积极支持。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