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 > 新医改 >  医改:中国VS美国
医改:中国VS美国
  • 2010-04-27 09:44
  • 作者:李玲
  • 来源:中国医药报

2010年,对于中美两国的医改来说都将是攻坚之年:在美国,奥巴马的医改法案艰难闯关,但美国的高失业率、中期选举和近期的政治局势对奥巴马政府推行医改提出诸多挑战;在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包括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建立也将向实质化、协调化、规范化的纵深迈进,也面临着许多矛盾与问题。 

本文作者分别对中美两国医改的优势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强化政策的清晰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推进医疗信息化发展更具有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独特意义。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虽然中美两国面临不同的政治体制、文化背景和相异的经济发展阶段,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发展事业,它不仅将健康作为基本人权的根本属性,也遵从医疗体系内在的一般规律。同时,正由于美国与中国的差异性,才让人们在与美国的对比中,更为明确中国的制度优势所在,并以中国作为参照系,认清美国改革的积极面与消极面,从而在中国未来的改革中加以借鉴和规避弯路,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坚持医改的公益性 

从全球趋势来看,保证公益性是最基本的医疗目标,普惠式的全民医疗保障彰显社会的公平和正义。2009年中国新医改方案出台以来,全民医保、公益性和政府主导成为医改的核心。中央和各地方从政府职能部门、医疗机构,到保险和医药企业都在新医改框架下进行着各种有益的尝试,涌现出许多具有特色的改革案例,为改革的全面落实提供了经验。在未来的改革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扬中国的制度优势,在维护各相关部门改革积极性的同时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公益性方向,无疑是极为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美国医改的目标也是全民医保:给已有医疗保险的人提供安全感;给无保险的人提供医疗保险。美国有如此多的公民没有医疗保险或不能有效享受医疗保险,与美国经济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极不相称。而缺乏医疗保险的美国公民所面对的医疗甚至生存问题,绝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与美国社会直接相关的整体问题。享有医疗保障是国民的权利,不能完全由个人财富的多少来决定。因此,在美国的医改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政府对全民医疗保险所必须承担的职责,并致力于以政府的介入,对医疗市场形成有效的制约和规范。 

强化政策的清晰性 

观察美国本轮医改的立法,其不论是在政策的宏观导向性上,还是在政策的具体执行面上,虽然改革规模远远不及中国,而且在讨论过程中无法避免政治和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却始终保证了高度的清晰性和可操作性。奥巴马最初提出的医改方案、众议院的医改法案和参议院的医改法案这三个版本,虽然在改革的立场、政策的设定和具体执行方式上都各有差异,但对于医疗筹资体系改革的各环节,如覆盖面、成本、偿付模式、对投保个人的要求、对企业的要求、政府补贴、个人如何选择保险计划、公共保险计划的细节,以及与原有老年、残疾医疗保险的关系等各方面,都实现了具体到数字、具体到部门的政策设定。其中,许多具体政策的责任甚至已精确到部门的办公室级别,费用测算也精确到千美元的单位。这样的清晰性和规范性,不仅有利于各个不同职能的执行机构准确履行职责,避免责任真空和责任重叠,也有利于医改立法的讨论和最终的政策执行,各个机构都能够在完全公平、透明的情况下进行政策的辩论和调整。 

我国此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由于各地和各部门缺乏细节化的改革操作流程,具体改革政策和财政投入在各地的执行过程中也具有相当的差异性,因此也出现了改革步伐不够协调,甚至部门、地方间改革出现利益相互冲突和争斗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我国人口众多、城乡差距大、经济发展不均衡体现在医改的复杂性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制定上清晰性尚显不足,可操作性仍欠缺。 

借鉴美国规范化的政策制定,我国应该更重视改革政策制定的清晰性和可操作性,并在执行中实现充分的统筹与协调,让科学发展观在执政环节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全面推进医疗信息化 

美国医改中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是全面推进医疗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巨大优势,在当前美国已有的三个版本的医疗改革法案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也是美国医改中争议最少的一环。事实上,医疗信息化在美国也并不是首次提出。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退伍军人医院体系的改革正是以医疗信息化为核心。通过信息系统,美国成功实现了该系统内一千多家医院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使得监管者和患者都能够方便地进行评价和监管。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美国退伍军人医疗系统从饱受诟病一跃成为美国绩效最好、成本收益最高的医疗系统。美国退伍军人医疗系统的改革,也成为近二十年来西方国家公用事业改革的一个亮点,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进入21世纪后的医疗信息化改革,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退伍军人医疗系统改革的经验。 

美国退伍军人医疗体系在医疗信息化方面改革的成功,得益于该系统的公立医院属性。而在美国医疗体系的其他环节,由于各医疗机构的性质不同,社会服务对象、经营目标和管理理念也都不同,导致它们对医疗信息的需求、供给和管理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而医疗信息化的最大要求是实现统一化、标准化的医疗信息管理。因此,医疗信息化的目标在美国的实行过程中仍然具有现实的难度。 

中国不仅具有占据绝对主导性的公立医院体系,医疗机构在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整合的行政管理模式和易于推广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信息化系统的结构与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特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近年来,中国各地如北京东城区、上海闵行区等地都在医疗信息化改革中实现了创新性的突破,探索对辖区居民终身健康的信息化管理。这些尝试,是未来中国实现全面信息化的宝贵经验。 

对于中国而言,借鉴美国在医疗信息化方面的经验,更具有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独特意义。在中国,医疗信息化不仅对医疗体系的高效率、低成本这两个重要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更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行政管理模式、社会保障模式,以及占据主导地位的公立医院体系,比美国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作者单位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靖楠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改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