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高潮一波又一波
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高潮一波又一波
  • 2010-04-19 15:10
  • 作者:吕建伟
  • 来源:CSDN博客

虽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有南方经济发达城市和国内一级城市的大医院开始尝试医院信息化,但由于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所以可称做“医疗信息化史前时代”。那时候的尝试应用,主要是以卫生部下属信息化研究所、当地卫生局领头树立样本、沿海改革开放城市大医院、国外留学回来的医学信息化人员为主进行医院信息化试点。

第一波,是国企改制阶段,大约在1990-1995年。国企改制前的医疗状况是大国企有自己的内部医院,社会上的公共医院接收的病人也大多数是公费医疗。国家要求企业改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剥离三产剥离企业小社会,医院也不再受卫生局100%计划管理和资金财政预算下拨,医院制度搞活,医院需要接受市场经济的考验,公费医疗费用份额下降,医院可以自行留存大部分利润用于医院改造,于是中国医疗行业出现第一波信息化热潮。不仅是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价格下降幅度较大,而且当时医院也积累了一部分资金,所以医院可以有能力规模性购买了。另外,当时的电脑培训班也增多了,电脑图书出版增多,会电脑操作的人员也渐渐多了起来,会开发电脑软件的人也多了起来,这是信息化的基础。但这时候的医疗信息化软件还主要以医院IT部门自己内部开发为主,软件功能较弱,设计、开发、测试、培训、支持都较弱,不正规,操作系统也大部分为DOS,使用的存储数据库也大部分为单机数据库,操作复杂,而且无法良好的实现信息共享与互联,系统性能和稳定性都较差。

第二波,是1995-2000年阶段。医院在多年市场化竞争当中逐渐长大与成熟,医院的环境、设备、医生数量、医生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来医院就诊的人也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对于医疗质量、医疗态度、医疗速度、医疗价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第一代医院信息化系统就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现实需求。医院纷纷把原有自己内部编写的软件全部用商业化的专业的医疗信息化软件公司的系统代替。专业的医疗信息化软件公司在业务分析设计、技术架构、技术选型、开发质量、测试质量、文档质量、实施、培训教育、服务支持都拥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规模性,所以医院IT部门过去的人员从什么都做,如铺设网线修打印机买打印纸、编写软件设计数据库维护服务器等等大而全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专业做好业务部门衔接、项目组协调、配合实施与培训、专职运营维护。这个阶段的信息化系统已经主要以WINDOWS为主,大型数据库如MS SQL Server和Oracle广泛使用,主从C/S结构流行,有部分先进的IT厂商已经发展到中间件三层结构,有自己的业务开发平台,将业务分解成业务组件可灵活组合,业务与UI分离,把医院信息化又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波,是2000-2003年阶段。这个阶段医疗信息化行业百花齐放,但也是一个热点不断却无主力潮流的阶段。

首先这个阶段正在全国规模性的替换旧有系统。过去在第二波潮流中没有替换WINDOWS系统的那些医院开始规模性的替换。算是第二阶段的持续。

第二热点,全国都在执行与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每个医疗信息化厂商的产品必须与当地客户使用的医保系统进行集成互联。这是新的一波改造。同时在这一阶段,全国城镇社区医院和卫生站开始信息化。但这一阶段的热潮比较艰难。因为各地医保制度并不相同,使用的技术手段也不相同,这样,对于一个医疗信息化软件厂商来说,做一个客户,就需要与当地的医保系统进行集成开发和调试跟踪。尤其医保制度刚刚起步,建设还不完善,所以细节修改较多,也引起软件接口需要不断修改。

第三热点,这一阶段城镇社区医院或卫生站开始建设,但都属于个体尝试,应用规模较小,应用的医疗单位也较少,无法支撑一个大市场。但毕竟,它是一个开始了。

第四热点,在这一阶段,虽然医疗信息化软件厂商已经开始研发临床信息化系统,但未形成规模性的项目实施。

第五热点,还有部分厂商研发医院成本核算和经营数据分析系统,但也未形成规模使用。

第六热点,是2003年的SARS的突袭。一场SARS逼迫我国快速建立起了全国性的突发疾病疫情监控与上报系统。2003年,中国的短信、宽带上网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这时候也出现了药品和医疗设备网上招标采购,网上预约、网上医患交流、网上数据上报。虽然,医院兼并开始出现,医院集团隐隐闪现,但由于政策影响,发展还是相当缓慢与低调,信息互联与共享并没有开展多少。

第四波,是2003-2007的临床信息化热潮。各种专业的LIS、PACS、CIS、RIS系统不断涌现,一批新的以临床系统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公司出现。过去的医院信息化还停留在结算收费、药品进销存、业务部门业务流程协同等环节,还主要以财务计费为目标为核心。而这一阶段的信息化才是真正的医疗信息化,主要目标是把临床医学产生的医疗数据进行数字化和集中化。这个领域利润相对丰厚,需要与各种医疗仪器设备进行衔接,高速读取医疗数据,安全存储、海量存储,快速检索、高精度医学图像展现、虚拟3D建模、病理分析,这些高技术要求都决定了这是一块高门槛的领域,所以能做到与做好的国内厂商也寥寥无几。但这正是国外厂商最擅长也最想占领的领域,但是由于国外产品价格高昂,也由于国内医院对定制化开发要求高而国外厂商不愿修改,所以医院应用并不多,这也就给了我们国内厂商一个绝佳的机会,只是难度比较高。在这一时期,由于医院的信息化热点已经由计费转向临床信息化,所以主作HIS的信息化厂商开始渐渐衰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厂商乘机正在四处与国内HIS厂商洽谈并购或合作,希望能够给医院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是第五波,即电子病历热潮。虽然在第四波热潮中,各地医院已经纷纷上线医生工作站系统,医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查看患者的就诊历史,也可以给患者在电脑上记录开药或开诊疗项目的信息。但还主要是以医生为中心,方便医生工作。因为在第五波热潮之前,医生并不使用电脑,这是一个很冷幽默的事情。医院信息化进展了10年,主要是收费,而医院最核心的人是医生,却不使用电脑,在第五波热潮中才开始使用。但电子病历是以患者为中心,是以患者的诊疗情况为中心,把患者治疗全过程的医疗信心360度集成。在过去那么多年,患者的病历都是纸质的,患者的病历需要留存归档到医院的病历管理室,并且为了医学研究和医疗纠纷规定要留存十年。现在医院的病历档案堆积如山,保存、检索、共享都是问题。电子病历能够留存患者所有的医疗信息,而且是全部的历次的就诊信息,对于持续追踪与分析患者病情非常有好处。医院正在逐渐转型以患者为中心。但是,我国的官方电子病历标准并没有出台,所以会给未来的电子病历共享与集中带来隐患。

现在,国家提出新医改。这是医院信息化行业面临的又一个大机遇。而且此次H1N1来袭,还会继续快速增强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疾病的信息监控与上报系统。不仅要更快、更详细,还要覆盖面更广泛。这也是新医改的一个共同目标。新医改的核心目标就是覆盖全民医保,把全民卫生医疗状况囊括进整个卫生信息体系内。这样,就需要加大社区医疗信息化的覆盖面和加快加深社区医疗信息化的建设。虽然我们当前还面临着社区医院硬件环境落后、设备陈旧、设备少、社区医生数量少、社区医院数量少、社区医生培训少,但是新医改会在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平均每年约2833亿元,这会大大加速社区医院的基础建设与实力提升。过去社区医院收入低综合实力各方面都差,所以信息化也比较浅,覆盖的业务方面也比较窄。相信这次新医改在落实3年之后,把基础建设夯实之后,医疗信息化会迎来第六波热潮,沉寂多年的社区医疗信息化终于规模性爆发。

不过,现阶段的医疗信息化软件公司也急需改善项目实施正规化管理、客户服务支持正规化管理、客户定制化开发正规化管理、软件质量管理、软件文档管理、软件培训管理。医疗信息化是一个业务复杂、业务专业、业务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性能高稳定海量数据安全存储的信息化领域,对业务、技术、项目管理要求都很高,而且医院现在也在不断引进职业化管理人制度,在医院流程优化、医院现代化运营方面多有创新,软件公司如何将IT与医院管理进步相结合,这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较大的挑战。

未来第七波热潮会是什么呢?很有可能就是社区医院与综合医院的资源共享、信息互联、患者接转。移动设备、高速互联网的发展为之提供了技术基础。这就是区域医疗化。它很有可能会发生在2015-2020年之间。

从1990-2020,我们纵横历史进程来看这三十年,我们会看到几乎每4年就有一次热潮掀起。这是一个多么生机勃勃的行业啊。

【责任编辑:靖楠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