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地震应急救助措施和数字应用技术
地震应急救助措施和数字应用技术
  • 2010-04-16 20:58
  • 作者:张永民
  • 来源:中国咸阳

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震惊中外,惨不忍睹,令人悲痛万分,伤心至极。作者身为数字城市研究的专家,连日搜集大量资料,撰写成文,为抗震救灾尽些微薄之力。

 一、排除万难恢复灾区通讯

地震发生后,通讯设施遭到巨大破坏,很多地方通讯全部瘫痪,灾区与外界失去联系,及时恢复通信对于救灾至关重要。

1、尽快恢复移动基站

首先向重灾区空投和发放海事卫星电话,快速建立重灾区与外界的唯一通信渠道,方便抗震救灾指挥;其次紧急调集多套卫星设备、移动油机、小型机站,创建新的移动通信网络;再次,尽快修复毁损移动基站和“退役”基站,开始重新使用。

2、开通电信寻亲访友热线

地震发生后,灾区通讯阻断,电信要紧急推出互联网“寻亲访友”专项服务,为人们了解灾情搭起信息沟通之门。同时,电信还要在114号码百事通开通“灾民热线”,受灾群体可以拨打114,将自己的姓名、电话、活动地点等信息,留给话务人员,亲朋好友可以在这里通过报送姓名、电话号码等信息,查询亲人的信息。

3、力保影像数据传输

为满足传递用于抗震救灾的重灾区影像数据等地理信息数据的需要,电信企业要在较短时间内抢修光缆,为各级政府地理信息中心开通专线电路,尽快恢复长途语音来话业务等正常通信,保证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发挥数字集群作用

灾情发生后,各电信企业要立即赶赴灾害现场,利用数字集群的应急联动功能,展开应急抢险工作。抢险人员要争分夺秒奋战,争取在几个小时内完成通信基站架设、长途链路和终端调试、开通等工作,并将集群手机分发到医院应急医疗救助中心以及通讯中心等单位。同时,还要为应急办、地震办、卫生局等单位临时组建远程对讲通信网,实现组呼和群呼功能,确保抢险救灾的有序进行和当地政府的救灾指挥需要,充分发挥数字集群调度指挥和应急通信的优势。

5、立即空投卫星设备

要为重灾区抗震救灾紧急调拨和空投相当数量的“VSAT卫星地球小站”和手机设备(如CDMA手机),并在当地迅速建设小型基站,及时恢复移动通信。必要时向受灾严重的县乡开进应急通信车,经过短暂时间的安装和测试,急速为当地抗震救灾和灾民提供G网通信服务。

6、设备商紧急行动援灾区

现代通信设备精良,科技含量高,技术性强。因此地震发生后,各有关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要紧急行动,派技术人员携设备赴灾区现场,配合运营商共同安装、调试通信设备,开展恢复灾区通信工作,为抗震救灾争做贡献。

二、常用地震救援设备

1、通信保障车辆

主要用于地震紧急救援时的调度和通信联络,包括卫星通信车、1000线以上程控交换车、60KW以上电源车、通信指挥车、海事卫星电话、集群通信等设施。

2、地震救援车

具有起重、牵引、照明等功能,装配有警戒、侦检、破拆、救生、照明、防护等救援器材装备300余件套。

3、“蛇眼”

学名叫“光学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的。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烁深处的情况看清楚。

4、热红外生命探测仪

具有夜视功能,通过感知温度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带有图象显示器。

5、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

识别被困者发出的声音。能根据听到声音先后的微小差异来判断幸存者的具体位置。最容易识别说话声,如果幸存者已经不能说话,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微小的声响,也能够被它听到。

6、小气垫

能撑起数十吨重物。比枕头大不了多少,有5厘米的缝隙就能把它塞进去。

7、液压钳

体积不大,由于应用了液压原理,一把小小的钳子就能把钢筋一根根剪断。

8、月球灯

月球灯由高达2000瓦的电力支持。据说,两个月球灯就能照亮一个足球场。

三、地震后救人技术

坚持以人为本,竭尽全力抢救被困人员,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付出百倍努力。先用话筒喊人,寻找被埋人员,并鼓励其坚持求生欲望,以配合营救。
以5到10人为一组,救助邻居逐步扩大,邻居相互是知情者,易于确定埋压人位置。

救人先确定头部,使伤员的头先外露,迅速清理口、鼻中尘土,逐渐暴露胸腹。挖到伤员时,不可用利器刨挖,不可拉扯,防止脊椎拉伤致残。

上有重物的支撑体,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体。暂时无力救出时,要设法通风。

可利用近年来发展和推广的近人爆破(或燃烧剂爆破)新技术,使混凝土或岩石碎裂崩解。

被压埋者脱离废墟时,如果是饥饿性虚脱,要打葡萄糖针剂;受伤脊椎骨折,需要用硬板担架抬送。总之,在现场就要对伤员进行检查、包扎、消毒、急救,然后

运往医院详查治疗。

四、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

目前,世界上较发达国家的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大体上有以下几方面:

1、地震灾情监测和救灾指挥

救灾必须依赖信息的不间断传递,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如中国“北京一号”)与飞机遥感遥测技术(RS)等,用航拍影像图和三维立体图直观准确地指挥救灾。

2、救灾照明技术

救灾照明技术是为地震现场夜间抢险救灾提供的简便、高效、节能和全天候的照明手段,同时也为外援队伍提供引导技术。

3、被埋压人员的搜寻和定位技术

目前,搜寻与定位技术包括生物与仿生技术、红外探测技术、超声定位技术、光学目视探测定位技术、化学物理探测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还可用训练的猎犬、警犬、利用仿生技术研制的电子仪器进行搜索和定位。

4、抢救被埋压人员技术和装备

不同环境下抢救遇难人员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设备,如抢救处于倒塌破坏平房中的遇难人员,要采用轻便工具;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倒塌中的营救作业要用大型机具和复杂的作业;营救被埋压在滑坡、泥石流堆积物中的遇难者,一般采用快速掘进作业。

5、灾民生活安置实用技术

震后灾民应急安置中最迫切的问题是尽快解决饮用水、医疗用水以及临时住房等,包括规划备用水井、水网,研制水源应急简易处理和供水设备与药品;制造各种轻便、防水、防火、保温的防震棚等。并及时做好消毒和卫生防疫,处理好粪便和垃圾,防止污染,确保灾区环境安全。

6、严防地质性灾害

地震后要继续搞好灾情监测,告诫当地居民和抢险人员注意防范余震和降雨造成的地质灾害,尤其要特别注意防范余震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千方百计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责任编辑:靖楠 TEL:(010)68476606】

标签:应急救助  数字应用技术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