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区域卫生信息化是新医改的必要条件
区域卫生信息化是新医改的必要条件
  • 2010-04-08 16:59
  • 作者:冯东雷
  • 来源:e医疗

众所周知“看病难、看病贵”是广大老百姓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新医改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该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增加投入,而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健康观念,建立新型的医疗观。

新型医疗模式就是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从人群角度,广大居民可以分为健康人群(含亚健康人群)、患病人群和疾病的康复人群。医院的主要职责是满足患者的临床疾病诊疗需求,而医院有限的卫生资源无法有效率的顾及健康人群和康复人群。但健康人群和康复人群如果不被医疗卫生体系覆盖,则会造成更大的医疗负担。因此对健康人群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对康复人群要提供疾病管理服务。

从居民个体的角度看,存在不同的健康状态,如健康、患病和康复等;在新型医疗模式下,需要对居民个体提供涵盖健康管理、临床医疗、疾病管理的全过程的医疗卫生服务,即涵盖居民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过程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全程健康管理服务需要IT的支撑。在全程健康管理背景下的临床医疗,需要实现跨医疗机构的临床信息共享,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业务协同,面向区域内居民和患者的医疗公众服务,面向区域医疗行政管理者的医疗业务管理和辅助决策。举例而言,通过临床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开药、重复检验和重复检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医疗业务协同,实现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实现分级医疗,有序就医,最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网上诊疗档案查询、网上预约等医疗公众服务,方便居民就医,提高医疗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这些医疗信息化服务称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它主要服务于公立医院改革,最终实现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业务目标。

全程健康管理背景下的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需要跨医院、社区(农村)和公共卫生机构的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医院、社区(农村)和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卫生业务联动,面向区域内居民和患者的医疗卫生公众服务和面向区域卫生行政管理者的医疗卫生业务管理和辅助决策。举例而言,以健康档案信息共享为基础,实现产科医院、社区和妇幼保健管理机构之间的孕产妇保健业务联动,实现区域健康管理服务;以实现健康档案信息共享为基础,实现医院、社区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慢性病管理业务联动,实现区域疾病管理服务。

区域健康管理和区域疾病管理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卫生负担。通过网上健康档案查询、自主式网上个人健康管理等医疗卫生公众服务,方便居民开展自我保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通过医疗卫生成本核算、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绩效考核、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医疗卫生资源规划等医疗卫生业务管理和辅助决策,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这些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一般称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它主要服务于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城乡卫生)改革,最终实现降低医疗卫生总费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命(生存)质量的目标。

全程健康管理意义下的健康管理、临床医疗、疾病管理无法依赖单个医疗机构自身解决,需要区域内各种类型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业务协同来实现。区域化的医疗卫生业务协同需要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来支撑。因此,区域卫生信息化是实现新型医药卫生服务模式的必要条件,所以区域卫生信息化是新医改的必要条件。◆作者系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卫生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靖楠 TEL:(010)68476606】

标签:区域卫生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