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医保互通“卡”在哪儿
医保互通“卡”在哪儿
  • 2010-03-12 10:56
  • 作者:朱小兵
  • 来源:信息产业网

从 2008年的12月1日起,上海、杭州两地将实现“医保互通”。长期居住于杭州市的上海市医保参保人员,可在杭州市办理医疗保险的报销; 同样,在上海市长期居住的杭州市参保人员也可以在上海市办理医疗保险的报销。据当地媒体披露,直接受惠于互通政策的群体,估计约为数千人。

对于“医保互通”翘首以盼的群体,却远不止于这两地,更远不止于这次两地医保互通所限定的对象。

作为最重要的支付环节,医疗保险对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医保互通有两个突出的好处: 一是异地报销; 二是快速支付。及时、方便地报销医保费用,对于病人而言,既可以减少经济压力,又省却了许多烦琐的手续。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获得更多的选择权。譬如,在医保报销允许的范围内,病人可以决定是选择大医院,还是选择社区医院来看病,甚至可以直接到医保定点的药店直接抓药; 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病人还可以选择跨地区转院治疗。显然,医保互通的区域范围和医药卫生机构越广泛,病人选择的范围也越大,看病也就越容易。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加剧了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动性。因为工作、探亲等原因而长期定居异地的人群,相当庞大。为什么医保互通有着如此广泛而迫切的强烈需求,却一直未能如“银联”那样,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当前医疗保险体制的设计和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属地管理下的统账结合(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医保制度。社保中心就好比一个个各自分家过活的“大家庭”,哪家也不乐意把自家兜里的钱挪到别家去。作为“家庭成员”中的个体,自然就被牢牢束缚住手脚。

暂时的困难,挡不住医保互通的必然趋势。今年以来,江苏、浙江、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最活跃省份,均在不同程度地尝试推行医疗保险的异地报销办法。在北京,川籍农民工持本人身份证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在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医院和朝阳区第二医院就诊,可以直接获得家乡“新农合”医疗保险账户的补偿,只需向医院交付个人承担部分的医疗费用。

如同当年推进“银联”的过程,医保互通要想在更大乃至全国范围推广开来,首先要克服的难题并非网络技术问题,而是必须坚决抛弃目前仍占据主流、但已经很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和旧做法。
 


标签:医保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