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实施区域信息化,城乡卫生均衡发展
实施区域信息化,城乡卫生均衡发展
  • 2010-02-02 10:15
  • 作者:成都市新津县卫生局
  • 来源:e医疗

按照“城乡统筹、区域一体”的理念,我县将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实施一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建设背景

我县于2007年开展以功能转型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并被成都市确定为两个试点县之一。通过两年的努力,我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但是,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县的医疗卫生整体服务水平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我们认为信息化滞后是制约我县卫生事业加速发展、均衡发展的瓶颈,必须尽快突破。以信息化促进规范化,以信息化深化卫生改革、加快卫生发展。以信息化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被局党组摆在重要、突出而紧迫的位置,卫生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全局重点工作。

1. 信息化是卫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医改意见”将信息化确定为实现目标的八大支柱之一,要求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因此,信息化是卫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 电子健康档案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的基础

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就必须为每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全面掌握个人的健康状况、健康危害因素及健康需求,进而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但传统的纸质档案或立足单位内部使用而建立的电子健康档案发挥的作用有限,不能满足全面服务居民健康的需要,只有通过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才能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区域范围内有效地使用,医疗卫生机构才能实时、全程将居民健康管理起来,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才能得到更大提高。

3. 医防结合是统筹城乡卫生均衡发展的手段

国家卫生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但现在普遍实施的卫生信息化是条块分割,各行其是,全然不顾卫生工作的整体性。我们探索将城乡卫生均衡发展理念融入到区域卫生信息化设计建设中,医生在医疗活动中通过简捷操作收集大量的公共卫生信息,并能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医生也能利用公共卫生信息为医疗活动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整体规划,努力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4. 信息共享是城乡卫生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均具有普遍性,各地都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试图加以解决。有的地方采用行政手段,将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强制性配置到农村,有的地方采用经济杠杆,激励城市资源向农村转移,尽管有一定成效,但成本较高,治本原因没有根本解决。我们认为,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城乡医疗卫生信息的互通和资源共享是城乡卫生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主要做法

1. 反复学习研讨,认真制定方案

依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新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十一五建设规划》,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我们借鉴学习先进地区做法,结合实际,拟定了《新津县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之后反复征求卫生系统各单位和县级相关部门的意见进行修改。在市卫生局和县信息办的指导下,邀请省、市专家做了进一步的修订完善。最后形成了《新津县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送审稿),在2008年3月6日,顺利通过县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审定。

按照《新津县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我县在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卫生应急指挥、社区卫生服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逐步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要求的县域卫生信息体系,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县。

2. 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安全实施

为了确保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我局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技术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卫生系统计算机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制度》、《卫生系统网络管理员职责》、《信息化建设对口联系制度》等管理和工作制度,同时,各医疗卫生单位也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通过制定系列制度的和检查落实,提高医疗卫生单位计算机的管理水平和运用水平,从制度上保障了网络安全和各业务系统正常运行。

3. 分步分批试点,修改完善推广

2008年7月,我局即在邓双卫生院开始试点使用杭州创业公司已有的软件功能,进行修改完善;8月中旬,在新平卫生院试点使用新开发的公共卫生模块功能,不断完善;9月份在花源卫生院试点推广使用门诊医生工作站,进一步增加完善功能。在各模块功能基本完善的基础上,10月份后在其余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使用。目前,全县所有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新型社区卫生站已全部安装使用新开发的信息系统,医疗和公共卫生各模块一期功能基本开发完成,县级管理平台基本完善,并与医保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接,实时网络报账。

初见成效

1. 开发和完善各系统模块功能

我们依据《新津县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一期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系统研发,信息系统基本涵盖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功能,区域一体的信息系统架构初步展现。

(1)增补和完善了现有医院管理系统功能。

我局组织专家对医疗管理软件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结合实际,提出了增补和完善的方案。并与公司研发人员一起研发。在ICD-10疾病分类表中增加了录入疾病部位的功能,更适用临床的诊疗需要;建立了门诊病历电子登记本,提高了登记质量,减少医生的重复劳动;完善人事管理系统、财务资产系统等。

(2)新开发公共卫生模块

公共卫生在卫生信息化的研发和使用中严重滞后,我局将公共卫生信息功能研发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各模块功能研发任务分解到相应单位。各责任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初步需求后,邀请省、市行业专家领导进行指导把关。儿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农村群宴管理、健康教育、目标管理、知识库、法律法规库等软件功能也依据相关的规定进行了开发。最终形成了我县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系统信息化功能。

(3)研发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县级管理平台

我局依据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规定、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县实际,研发了新津县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县级管理平台。通过县级管理平台,卫生局能够实时、准确掌控县域内医疗和公共卫生开展情况,人才和应急资源储备情况,目标进展完成情况等,并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卫生局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2. 基本统一全县卫生信息系统

我县研发的《新津县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互通与共享,包括医疗、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人事、财务、医保互通等业务功能,内容较为全面,符合我县实际,并能拓展功能。我局根据自身区域特点,要求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统一使用本系统,单位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功能模块安装,各单位已经安装使用的与本系统功能重复的系统(主要是医院管理系统)将被替代,其它系统努力实行对接,这样,全县的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统一。整合了资源,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群众,并有利于信息互通共享和系统的整体升级维护,也为区域信息系统功能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初步实现卫生信息网络全覆盖

卫生局建立了全县的卫生数据中心,配备了服务器、磁盘阵列等硬件设备设施,卫生系统各单位内外全部采用光纤网络,配备了一期项目必要的终端设备设施;《新津县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在卫生局和全县19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15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安装使用;卫生信息网络与医保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实时交换数据。初步实现了卫生信息网络全覆盖,为全县卫生信息互通共享奠定了基础。

4. 医疗卫生服务更加规范

医疗服务方面,全面推广应用了挂号、收费、药房管理、住院护士工作站、门诊医生工作站等信息模块功能,基本实现了核心科室医疗服务全电子化操作和收费票据及处方实时打印,控制了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加价比例,优化了就医流程,有效缓解了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依托信息化全面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录入并统计血吸虫病防治、农村群宴管理、慢性病及重点人群管理等信息,并能自动预警提示,服务内容更多、范围更广、质量更高。

5. 卫生管理水平提升了

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依托“信息查询系统”、卫生局依托“新津县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管理平台”,能够实时、准确掌控区域内医疗和公共卫生开展情况、财务收支情况、人才结构状况、应急资源储备情况和目标进展完成情况等,并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决策,卫生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总体目标(2008-2010)

1. 规划目标(2008-2010)

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到2010年,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的县域医疗卫生信息体系,基本实现“数字医疗、信息卫生”目标,并为加快实现“卫生现代化”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 一期目标(2008.7-2009.4)

开发建设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药品管理、居民档案、慢病管理、社区卫生、妇幼保健、精神卫生、传染病管理、地方病管理、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卫生应急、电子处方、资产财务、人事管理等信息功能系统,并在县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村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站安装使用。初步实现医疗卫生机构核心科室的电子化操作和卫生主管部门对各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考核,实现医保互通、在线审核报账。

3. 二期目标(2009.6-2009.12)

进一步完善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县级信息管理平台功能建设,开发建设健康一卡通、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管理等功能系统,与相关单位信息系统做接口连接,并将一期和二期开发完善的信息系统在全县所有县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只有部分科室使用计算机操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尚未安装使用信息系统的卫校医院及万和、龙马、商隆、黄渡、火车站等5家乡镇卫生院分院)和新建的农村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推广、深化应用。实现全县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数字化和卫生信息互通共享,实现居民接受建档、免疫、保健、就诊、结算、查询等服务“一卡通”,初步实现“数字医疗、信息卫生”目标。

4. 三期目标(2010.4-2010.12)

在进一步完善一期、二期建设功能的基础上,开发建设绩效考核、双向转诊、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网络查询等功能系统,与相关单位信息系统做接口连接,并在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及新建的农村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广应用,在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自主体检、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信息系统,基本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的县域医疗卫生信息体系,实现“数字医疗、 信 息 卫 生 ” 目 标 。

【责任编辑:钢铁小喷侠 TEL:(010)68476606】

标签:卫生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