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卫生信息化发展(1)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卫生信息化发展(1)
  • 2010-02-01 18:06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充分认识卫生信息化在医改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已经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这种危机关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形势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经济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促进消费,及时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战略部署,提出了三年内累计新增投入8500亿元支撑医改实施。政府对卫生工作的投入既创造了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条件,又刺激了消费,同时也将改善民生工作落到了实处。在今年4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把卫生信息化建设列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八项重要支撑之一,开创性的提出了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有效支撑医药卫生体系高效规范运转。在如此高层次的中央政策文件中部署卫生信息化工作,在我国尚属首次。

中央要求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系统,建立和完善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为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卫生部加快了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2009年,卫生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就我国卫生信息化工作战略发展规划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相关文件正在研究起草当中。

该规划提出我国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是: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个平台,提升信息系统应用水平。打好三个基础的核心是加快卫生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包括: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居民健康档案。

二建立国家电子病历的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三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

实现卫生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为此必须建设好卫生信息存储、整合和交换的三级平台。所谓三级平台就是国家和省级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平台,以及地市级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同时在以上标准平台基础上对各个业务系统进行优化改造,提升应用水平。

为了使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2009年卫生部启动了一系列技术标准研究和技术规范的开发工作。

一是《国家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疾病控制、医疗保健、妇幼服务和社区卫生等方面的电子健康档案标准正在制订中。

二是组织研制适合我国中西医结合特点的《国家电子病历基本内容和应用规范》,促进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国家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征求意见。

三是组织研究制定《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并研究监制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解决方案。

在医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卫生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一些地区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省份在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药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浙江省加大了数字化医院建设力度,建立以放射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医学影像存取系统、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等为基础的电子病历系统。福建省厦门市为居民建立从生命孕育到终结的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医疗信息服务综合平台,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初步实现了医疗机构之间的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上海市社区服务工作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服务延伸到居民家中,社区医生直接在床边记录病情变化,方便了群众就医。北京市和广东省开展了预约挂号服务,方便群众就医。江苏省苏州市扩展市民卡功能,实施医疗服务“一卡通”工程。

这些对卫生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方面发挥了显著功效,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呈现出快速推进的可喜局面。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卫生信息化资金投入与应用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信息化发挥的作用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卫生信息化在不同地区、不同应用领域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卫生信息基础研究,信息标准体系开发方面还比较薄弱。信息化投资不足与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并存。在政策管理和技术等层面强化科学指导,健全制度规范,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把握好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形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年到2011年)》,明确提出了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在国务院2009年部署的医改工作任务中,具体的卫生信息化工作:一是由卫生部负责居民卫生健康档案的启动工作,要求2009年底以前,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30%左右,农村试点建档率达到5%。二是推行电子病历和常见病临床路径。要求卫生部制定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标准和规范以及100种常见疾病临床路径,在50家医院开展试点。

从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部署的时间表上可以看出,政府对卫生信息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政府在信息化资金投入和政策导向将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共3页: 1 [2][3]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卫生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