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2-01 18:00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梁八柱”构架,信息系统建设第一次成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唯一的技术支撑。
新医改对信息化提出的任务、要求及挑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未来三年主要的五项工作重点和内容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使城乡居民人人拥有医疗保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使城乡居民能够得到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基本药物;建立健全我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可及性有较大的增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使城乡居民能够免费或者低费用的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使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逐步得到恢复。在意见中,对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构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逐步的建立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重点以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医保、药品和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的标准化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根据医改的要求,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的是:“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这16个字,其精髓和目的就是信息共享。如何做到这16个字是我们,也是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医疗卫生信息化必须完成三个转变
为了实现医改提出的要求,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国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完成三个转变。
第一是建设目的的转变。医改方案突出的核心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险,人人拥有医疗保险,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因此,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把传统的注重卫生业务领域信息系统的建设,转变到“以人为本,面向人民群众”的疾病和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
第二是建设方法的转变。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卫生领域内的绝大多数问题以现有的技术是可以解决的。因此,我们要把传统的注重信息技术和手段的建设,逐步转变到加强信息资源规划、流程改造、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上。
第三是建设重点的转变,要把传统的注重垂直或者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业务领域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步转变为扁平化、区域化的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上。把平台建设作为区域内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核心内容来考虑。只有从这个层面上才能进行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互联互通。
不仅我们国家的战略思维是这样,最近奥巴马提出的美国医疗改革,其目标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实际上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思路。从美国医改在卫生信息化领域的战略目标、政策方针、法律规范、隐私保护、技术路线、以及推广策略等可以看出,全世界的信息化建设在卫生领域有共同的趋向性。
卫生信息化发展存在的挑战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面向医疗机构和科室的计算机技术和系统应用阶段,主要以收费、财务管理、药品管理系统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从2003年到目前,主要面向业务领域的、纵向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疾病控制与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妇幼卫生保健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医院管理系统以及临床信息系统等。为我国卫生改革、管理和服务,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支持作用。目前,我们即将进入到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按照医改要求,建立面向人群的、横向的信息系统。
在当前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着孤岛和烟囱等很多问题。实际上,孤岛和烟囱的形成是跟我们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本身一致的。目前我们的医疗卫生体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分割、相互独立的体系,即使在医疗卫生系统内部,也缺乏连续性和协调性。因此,如果只追求业务领域,按项目启动,这样建立起来的系统必然是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以及不同卫生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和烟囱。
实际上,要建立一个面向人民群众的疾病和健康管理的信息系统,就要覆盖每个人从出生到临终关怀的整个生命过程,包含每个阶段所面临的疾病问题、健康问题、疾病干预、临床诊断和治疗等等全部内容,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对医疗卫生各领域、各个环节的需求、内容、信息、流程、管理以及标准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理论上到方法上解决信息从哪里来?怎么来?信息储存在哪里?怎么储存?以及信息被谁利用和怎么用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即使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同样是其所面临的艰巨问题。
共2页: 1 [2]下一页 [查看全文]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