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2-01 17:45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新医改最早是源于我们国家搞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当时提出来“看病难,看病贵”的命题。在2005年又引起了一场关于医疗改革成功和失败的讨论。这个讨论的发起者就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员。他认为现在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比较差,我们的医疗服务过度的市场化。从2005年开始,经过长时间的,应该说经过4年大家不断的研究,讨论,出台方案以后征求意见,在2009年4月6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随后又出台了一个近3年的实施方案。
新医改基本架构
新医改的核心是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曾经提出:到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新医改提出的四梁八柱,即四个体系,四个基本: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这四个体系构成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那么它有哪些核心观点呢?
观点1:坚持公益性
在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定性为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更多的是,医疗机构要像企业学习,要学习经济体制改革当中的很多做法,要搞活,20多年来一直是按照这个思路在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前些年搞的很多改革市场化的倾向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现在新医改将坚持公益性列为基本方向。
观点2: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人人都能得到均等享受的产品,是讲政府强制性提供给公民的。新医改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产品向群众提供,这意味着国家要增加投入,国家投钱以后让大家享受到基本的卫生保障。把基本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群众提供作为制度定下来,就像义务教育制度一样。
观点3:强调基础、基层、基本
这次改革从国家的层面强调的是基础、基层和基本。所谓基础就是夯实基础,包括科教、信息化、法律这些都讲究基础;新医改非常强调加强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强调今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加强农村卫生,加强县级及以下各级医院;基本讲的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四梁”也是讲基本,是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适应的。
医保体系:让看病不贵
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让老百姓看病不贵。现在提出的三大任务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覆盖率达到90%,这在国际上也是引起振动的。
原来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较低,尤其是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较低,所以要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国家现在提的“三纵三横”的医疗保障的框架,考虑到满足不同的地区,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医保未来趋势
医保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放在扩面、登高和管理三方面。“扩面”就是各种医疗保险要覆盖90%以上的民众;所谓“登高”是指逐步提高医疗保障待遇的水平;而“管理”就是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资金和医疗服务管理。
医保在改革中改进异地就医服务呼声较大。建立省级就医转诊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就医地医疗保险结算服务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异地结算如果真推行起来,对医院发生哪些改变?现在三级医院所谓的自费病人就是外地医保病人,而且这些病人的结算原来是自费的,以后可能是在哪儿就医要在当地医保进行结算。换而言之,使我们医保的系统,使我们医院的系统复杂性进一步增加,同时对于医院的管控会进一步的增强。这是异地就医的服务。
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这次提出要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意味着要探索一个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这也会对医院发生一些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现在医院把收费作为收入,如果实行预付制,每年核定一定的指标,超支不补,现在上海超支了还要分担。所以大家还有做大的冲动,如果真的是封顶了,超支不补了,总额预付以后带来的改变,现在我们的收入实际上就变成成本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从医院的财务管理和医疗服务管理上都发生重大改变。而且按病种付费势必要推进临床路径工作。卫生部今年要颁发10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这就意味着一定要依靠信息系统来推进临床路径。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吃药不贵
基本药物制度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从遴选到生产,从采购到价格,从使用到报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今年8月份已经公布了一个国家目录的基层版,明年会出版完整版,将涉及到三级医院。这些药品的零差率会对医院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看病不难
解决“看病不难”的问题,从国家的层面是重点建设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要加强县医院,农村和社区卫生机构建设。这里提出了很多与三级医院有密切关系的内容,涉及建设城市支援农村的工作制度;城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的协作机制,包括综合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的流动。由此带来的变化,综合医院不仅要关注自己,更要和郊区、社区发生联动,和相关区域里面的医疗机构发生联动。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少生病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要求:向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启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9年底前,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30%左右,农村居民试点建档率达到5%。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看好病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现在提出的口号是让老百姓“看好病”。医院改革的重点是体制上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健全监管机制,对医院要加强监管,还要有第三方的评估机构,接受社会的监督。补偿机制将对医院带来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医院的补偿机制有三条,即政府财政投入、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加成。
新医改中对于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将重点放在明确政府投入范围;取消以药补医机制;调整劳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方面。
医改中关于卫生信息化的总体要求
新医改对卫生信息化的目标是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提出要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目标。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
新医改下,医院信息化新需求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变革带来区域化和集团化的趋势。医院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个医院,将成为一个医疗服务体呈现出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3~5年内,这个趋势将成为现实。既然是区域化和集团化,这里面就有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就会有城市医院和社区的合作,城市支援农村。要求医院既要考虑自身的信息化,而又不能单独考虑本院,要考虑一个集团,考虑一个区域,眼光要扩大。医院面临很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的变革也会带来外部需求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以医疗保险为例,医保部门提出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口号,带来的审核就日益严格。同时药品管理部门,包括基本药品目录的实施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一条,要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将对医院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成立以后,非常强调要通过信息系统来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要开展绩效考核,开展管理评价,势必对医院信息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带来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更加注重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系统与物资采购系统成为热点;更加注重提高效率,优化流程,客户服务系统,和临床路径应用。
医院信息化顺应策略
架构方面,原来医院内部的模块是紧耦合的,从数据库到数据库有很多的接口。现在面临外部这么多复杂的变化,而且同时面临着区域化的前提,基于外部信息,区域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基于管理要求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要求我们的架构必须松耦合,并建立一个整合平台。
标准方面更加注重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原来可能是一家医院埋头做自己的系统,可能对标准不是非常重要。现在要考虑区域,要考虑很多外部的管理要求,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更加注重标准化,不能只考虑自己医院的建设。
应用方面,从医院来说要加强成本核算系统和物资采购系统,这是经济的命脉。再就是以临床路径为导向的电子病历,这是必然的趋势。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