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慢病管理请进网络社区
慢病管理请进网络社区
  • 2010-01-12 11:13
  • 作者:刘文燕
  •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

居住在美国波士顿的Mary今年已经8 2岁高龄,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多年,但是她一点也不担忧自己的身体状况,这得益于她参与了哈佛联盟医疗集团(Partners Healthcare System)旗下的健康连接(Connected  Heal th)中心项目。该项目又被称为“联合式的网络社区”,实质就是互联互通的社区医疗服务。在这个社区中,Mary可以享受到全面体贴的医疗服务。一旦她的血压出现异常,她随身佩戴的测量仪器就会将所收集到的信号实时发送至中心的终端设备,监测信号的医护人员会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在Mary自己都尚未察觉到危险之前,医护人员已经有所行动,这样一来,Mary当然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的当今世界,这种互联互通的医疗网络社区为困扰老年人的慢性病治疗、康复提供了新的管理平台。

慢病治疗卓有成效

哈佛联盟医疗集团的研究表明,基于医疗网络社区的医疗服务对慢性病的治疗提供了管理保障。他们将“健康连接”项目的目标定为,随时随地为患者提供保健服务并给予患者工具来实现对自身初级保健的更多控制。在这个备受呵护的环境中,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是明显的。另外,患者们在一个网络社区内,交流十分方便,彼此互相扶持,因此很少有人中途放弃治疗。

其实,这种便捷的网络社区医疗服务离我们并不遥远,北京市丰台区卫生局2009年初与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澳大利亚心理学学会、北京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与“健康连接”类似的项目,即“中澳合作社区慢病管理新模式—快乐生活俱乐部”项目。该项目将澳大利亚“快乐生活俱乐部”(Happy  Life Club)项目的成功经验引入中国,并进行本土化。澳大利亚项目的评价结果显示,通过健康教练的帮助,澳大利亚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显现出明显且持续性的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也发生实质改变,他们更加积极锻炼身体,进而有效地改善血糖管理。

北京市丰台卫生局此举的目的就是要引进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理念,转变患者传统的健康观念,为慢性病患者建立一个新型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帮助患者更好地关注并管理自己的健康,提高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

最早开始推动医疗网络社区的IT公司——美国思科认为,“健康连接”项目的兴起是由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包括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患者的增加、治疗的日渐成熟化和成本的增加、治疗方式从院内的介入治疗到院外非介入治疗的转变、对预防及康复的日益重视等。

医疗成本减少40%

互联互通的医疗网络社区不仅能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效果,也能显著减少医疗花费。美国马萨诸塞医疗设备行业委员会(Mas sMEDIC)与剑桥咨询公司在今年8月底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保健合作方式——“健康连接”可以节省上亿美元。这种方式将重点放在对患者的健康照护,改善整体医疗结果,增强预防保健意识,它减少了医疗机构在预防医学、医疗纠纷处理、医疗差错和急诊服务上的成本浪费。

目前医疗专家下社区义诊的方式未来可能会被网络社区取代。

熟悉“健康连接”方式的医疗管理专家预测,这项新的预防实践可以减少40%的医疗保健成本。整合的“健康连接”方式是一种端对端的解决方法,它给予患者更多照护责任,赋予他们控制权,并把他们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士用一个互联的网络连接起来。这种整合可以通过多种技术得以实现,比如电子病历和临床设备。特别是这种方式具有多项优势:能够改善病患的用药依从性、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降低慢性病患者的长期治疗成本、增强患者与医疗保健提供者之间的互动。

但调查报告也暴露出当前的一些问题:40%的回应者表示他们“没有听说过这种互联互通的医疗服务方式或项目”,对这种新方式了解及知识的匮乏着实令人担忧。

而在听说过这种方式的回应者中,90%的人坚信这一方式的广泛应用将会耗时4?15年。还有少部分回应者认为互联互通医疗服务的概念仅限于电子病历或者远程监控等案例,而不能覆盖全局。

关注四项核心原则

志在推动“健康连接”的哈佛联盟医疗集团肯定这种新服务方式所带来的改变,同时十分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成熟全面的信息技术致力于电子病历的应用,医疗保健提供者就会缺少工具来实现以健康为导向的“健康连接”医疗系统。当然,新服务方式的开展还需要进行战略性规划,使患者更多地参与其医疗保健决策制定。

为此,他们提出了达成互联互通医疗网络社区的四项核心原则:一是收集诸如生命体征等准确信息,二是与患者共享信息,三是基于患者的情况为其提供指导,四是为医疗保健提供者提供最佳决策所需的数据。

我们在解读医疗网络社区四项原则时发现,国内目前有很多类似的医疗网络社区正在建设,它们或多或少地采纳了这四项原则,同时也对医疗网络社区的运行提出了新的问题。

例如从2008年开始,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将使用的iHolter和GPRS技术整合,实现对心脏病患者的远程监测,iHolter采集心脏病患者数据,然后借助GPRS技术,将心电信号传输到医疗中心内。这套设备能够及时并准确捕捉到患者发病前的异常心电图信息,有助于医生及患者及时采取有力的救治措施。收集准确的病人生命体征的信息是实现医疗网络社区最基础的要素,但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只是对信息的单向收集,在共享信息方面并没有采取进一步措施。

信息共享是指将患者、医生、医院、保险者等利益相关者连接在一个网络社区之内,保证实现彼此交流的无缝对接。在这方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共同体”社区医疗服务是可供参考的范例。

截至2009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社区医疗“共同体” 已覆盖了西城区和昌平区的9所二级医院、7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48个居民社区和3个村医务室在内的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它采取“X+X”的整合模式,旨在追求综合医疗保健服务,促进不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协调合作。当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社区医疗“共同体”更强调医务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基于患者的情况为其提供指导的努力还远未达到。

关键在于探索模式

“有些人对我们的工作不大理解,觉得我们社区医疗‘共同体’内的转诊量不高,病人也不多,问我们从中能获得什么利益。其实,我们的利益就在于探索模式。如果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了社区服务问题,那么下一步就是满足病患需求与服务资源的问题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这样向记者解释他们开展“共同体”的目的。

刘帆在分析网络社区实现的四项原则后指出,在中国发展网络社区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疗标准的统一和医生水平的统一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举例,在“共同体”内,信息平台将医院资源与社区资源整合在一起,医疗文档采取分布存储的方式,发生交换时再互相调用。共同体内的化验单、影像资料等诊断依据,在医院与社区是互认的,但是前提是这些材料必须符合质控。社区与医院的转诊背后是严格的功能分区。社区相当于看门人,负责基本医疗;而作为三甲医院的人民医院则负责疑难综合症。

社区医疗“共同体”项目还非常注重社区医生人才的培养。老百姓不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的原因,不是因为社区医院的物质条件不好,而是因为他们信不过社区医生的能力。针对这一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但下到社区开展宣教等项目,还鼓励各个科室与社区医院形成多对一的关系,帮助社区医生解决看诊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刘帆颇感欣慰地说:“在与我院大夫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与社区医生成了很好的朋友。社区医生遇到难题的时候,马上就给我们的大夫打电话寻求帮助。这正是我们当初所期望的,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去发展,而是他们自发地形成一种团队。”在此过程中,社区医生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诊断能力也越来越强。

“社区与医院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把这些标准落实到纸面上,因此我们制定了很多规范。只有落实到这种情况,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才具有可操作性。”刘帆如此强调。此外,在未来的工作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共同体”项目还计划纳入口腔医院、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充分利用彼此的资源,真正地为患者提供方便。

当越来越多类似于“健康连接”的网络社区医疗服务在全国各地兴起时,我们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理念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情差异,例如人口数量、人口分布、患者素质及观念的差别。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项目实施机构的性质不同。哈佛联盟医疗集团是一家由多家医院、初级保健和专业医生、社区卫生中心和其他医疗相关实体组成的医疗集团,覆盖面很大;而中国则是由公立医院或卫生局联合社区来推行这一项目,实施过程和方法理应会有所不同。而实现互联之后如何使用这些共享的信息,使用到何种程度,也值得我们思考。

 

 

 

 


标签:网络社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