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1-12 11:02
- 作者:佚名
- 来源:cnii
医药卫生信息化,已经干了20多年。这20多年,我们把绝大部分时间和力量都用于一个个基层卫生机构上,也就是局域网的信息化上。两年前提出区域信息化时,很多人还认为那是少数人研究的事,离自己还很远。新医改“意见”出台之后,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很多人已经认识到,区域卫生信息化已经迫在眉睫,是必须大干快干的事了,《计算机世界》报在上海长宁区组织的“2009年区域卫生信息整合高峰论坛”证明了这一点。
新医改“意见”诸条款中,直接或间接对信息化提出要求的不下20余处,其中有基层机构的,但更多的是区域性的。笔者认为,“意见”着眼的是“大卫生”、“大医疗”,信息化工作者也必须从“大”处着眼,对新要求、新任务予以足够重视。
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需求紧迫
关于区域医疗信息化,除了“四梁八柱”中专门作为一柱提出的“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之外,“意见”中还有多处对区域性信息系统提出迫切要求。
新医改“意见”第一次把公共卫生提到“四梁”之首,明确提出:“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关于公共卫生的信息管理,仅从“公共”两字理解,就意味着是“大范围”、 “大面积”的。无论区域是大还是小,公共卫生的信息管理,我认为最迫切的,也是最主要的是把各“条”(线)的、各种基层的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将各种动态情况实时地展现给各级管理者,以便于对公共卫生的掌控。
医疗服务体系,虽然排在“四梁”中第二,可它需要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做的事情更多,无论是眼前的“难”和“贵”的问题,还是长远的“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都需要区域性信息系统综合解决。
就已经见到的和可以预料的结果看,如果建立起“医疗协同网络”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 医疗文档共享”或称“医疗文档调阅”,可以有效减少重复检查检验,从而有效缓解“贵”的问题;远程会诊、远程预约挂号、远程代理检验、远程查询、远程医疗咨询等可为百姓就医大大提供方便,从而缓解“难”的问题;连同诊疗记录一起网上传递的“上传下送”不仅可以使“医疗资源合理利用”,还能使医疗的连续性得到有效保证,同时又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检验;将音视频系统与这种医疗协同网络相结合,不仅可以进行远程会诊、远程阅片、还可以进行疑难问题讨论和远程培训,大面积提高基层医师水平,完全可以不做任何额外投资就能非常经济、方便地解决由于基层医疗水平低而导致大医院拥挤、小医院冷清的矛盾;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意见”中反复提到的,即加强医疗和公共卫生监管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也必须借助区域医疗协同系统。总之,在区域性医疗网络上可以干的事情很多,可以解决“意见”中提出的很多问题。
上述提到的,都是“意见”贯彻执行急需配合解决的,也就是说,建设区域性医疗协同系统是迫在眉睫的,是需要大干快上的。
建设区域医疗协同系统,最主要的是“统筹规划”。现在各地已经出现不同业务部门各自建设各自区域系统的趋势,按照这种趋势发展,必然又是重复的基础设施投资,而且还达不到“信息互通”。快上不等于匆忙,舍不得花费人力和时间全盘规划,到头来将是“费”和“差”。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区域性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它不属于哪一家、哪一个基层医疗机构,它是协同本区域所有医疗资源来为全民服务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多方资源,所以它必须由政府组织建设,而且还必须由政府运维管理。
需要基层信息化密切配合
公共卫生的基层机构以及各级医院自身的信息化当然还要继续建设和发展,也只有基层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医疗协同信息系统”建设才算有了基础。“意见”对这些基层信息化建设也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些要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医药分开”,这是从管理角度提出的。从业务角度说,“医”和“药”是密不可分的,医药分开管理之后,给医疗信息处理和药品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这里边又有新的文章要做。譬如:“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及“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等。特别是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变革,社区卫生系统的“收支两条线”,势必给卫生经济管理和整个的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课题。“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以及“制定统一的诊疗规范”等新举措又给传统的医疗信息处理提出挑战。
贯彻新医改精神,已经讨论了多年的“电子病历”的概念需要完善。多数人原来理解的电子病历只是本医院的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记录的数字化并归档,现在必须站在大医疗的角度来理解电子病历。也就是说,仅仅本医院的诊疗记录,无论你的数字化做得多好、多么完善,都只是一个人的病历,或者说是个人电子健康记录的一部分,都不可能达到病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要求,建立个人的电子病历必须放在“区域医疗协同网络”上一起考虑。
社区的个人健康档案更是如此,单靠社区本身不可能保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如果不与“区域医疗协同系统”相结合,它所能起的作用将很有限。
区域医疗协同系统的建立,与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之间必然发生大量的数据交换,建立多种系统接口,需要各基层机构的信息系统设计为这些数据交换和系统间接口提供方便。
需要制定新的统计指标
这次医改是革命性的,对于管理机关来说,无论是管理内容还是管理方式也都将有很大变化,由此想到,负责随时向主管者反映行业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工作需要尽快研究制定适应新要求的统计指标。“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
现有的医务统计指标都是反映一个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质量的,统计工作如果还仍然沿用这些传统指标反映情况已经远远不够了。我认为急需补充反映“意见”要求的、能够按照新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清晰反映整个地区行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指标。
经济方面的统计工作对我们很有启示。反映经济运行的几个主要指标,如GDP、 CPI、PPI等,主管领导几乎每天都要看,百姓也关心这些指标,我们的医疗和公共卫生也应该有这样类似的让主管者一目了然的指标。本人不是搞统计的,当然提不出合适的指标,只是把问题提出来做个呼吁。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新医改“意见”的贯彻执行,对医疗信息化都提出了新课题,特别是区域性的信息系统必须加紧加快建设,否则就会因信息化的滞后而制约新医改的贯彻执行。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