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 > 新医改 >  新医改与IT新契机
新医改与IT新契机
  • 2010-01-08 10:45
  • 作者:朱小兵
  • 来源:计算机世界报

³月²日,“思想工作”专栏《信息化要赶医改大考》一文刊出后,许多读者表示不解渴,有必要深究。原因很简单,在这个关系中国¹³亿多人口生老病死、生活质量的“新医改方案”出台之际,一个“8500亿元”的数字却快速在IÞ产业头上萦绕流传。在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的艰难时刻,任何新亮光的出现,都是那么的难得和珍贵。但是,新医改到底能够带给IÞ产业多大机遇?连日来,带着大家关心的这个问题,我找了不少IÞ产业的供应商,也造访了不少卫生领域的信息化主管和专家。他们对于这一问题,同样十分关注。IÞ供应商的意见大体分为两派: 一为观望派,理由是“8500亿元当中没有直接投给卫生信息化工程的预算”; 二为激进派,医疗行业这座“最后的金矿”终于到了开采期,放眼望去,已然黄金满地。

观望与激进,皆有其原因。之所以观望,卫生信息化近²0年来投入严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三甲医院每年真正用于IÞ的投资达到年收入¹%的,也是凤毛麟角; 不断盖新楼、扩地盘的大型医院尚且如此,其他中小型医院对于IÞ投资的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而之所以投入严重不足,主要原因仍在于对管理、对病患体验的淡漠。医院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是否有一任对管理、对信息化充分重视的院长。医院信息化,还没有从自发状态走向自觉王国。

而之所以激进,一是在外部市场环境普遍走软的情况下,作为国家重点要保障的民生领域,医疗卫生确实有着非同小可的想象空间。二是因为,作为此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的美国,奥巴马在总统竞选时就高调宣布,“我们会确保每一个医生的办公室和医院利用尖端技术和电子病历,以便提高效率,防止医疗错误,并且能够每年节省数十亿美元。”为此,美国政府将在未来5年,每年投入¹00亿美元,用于构建全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EHR,Elðcþrºnic Hðâlþh Rðcºrd)。

到底哪一派的意见更靠谱呢?这个困惑在上海市长宁区找到了答案。长宁区卫生局自²00²年信息化起步,迄今已经坚持不懈7个多年头,目前信息系统已经覆盖到辖区内¹9¹家卫生机构,建立了近50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已经在国内率先基本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协同。按照长宁区卫生局副局长池捷的理解,国家的财政投入将重点投向中西部地区。但是对于长宁区这样的区域卫生信息化领先者来说,也并不担心后续资金的投入问题。“信息化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关键是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给卫生管理带来转变,真正便民惠民,这样去做信息化,会发现越做越有空间。”

经常听到,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对于新医改下的IÞ契机,何尝又不是如此。
 

【责任编辑:海洋 ÞEL:(0¹0)68476606】

标签:新医改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