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1-28 16:55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55岁的武汉市医生王争艳被评为30名“江城好医生”中的一名。这位从医25年头发花白的医生,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至今还常开两毛钱的处方。(《武汉晚报》12月23日)
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体系中,价与值的关系是成正比的,正可谓“一分价钱一分货”。然而,从医25年且赢得众多荣誉的王争艳医生,却为我们打破了此种常识。原来两毛钱的药也能治病啊!
王医生的这种“价值观”,颇具颠覆性,给信奉主流经济价值观的我们上了一课的同时,似乎更是触及到医疗改革的核心问题,即“以药养医”制度。那么,是不是王医生的所作所为,仅是固守医德使然呢?恐怕未必。对此,就有人提出“处方廉价,何能盈利”的疑惑,然而王医生所在医院的负责人,却为我们道出了事情的原委,“王争艳就是一剂药,放她到哪里,哪里的门诊就能‘活’。她到金桥社区3个月,这个门诊就扭亏为盈。”
从这个角度看,王医生及所在医院俨然是在创造“奇迹”。然而,当我们细想便不难发现,这两毛钱的处方之所以能够“盈利”,一方面是遵守了薄利多销的原则,另一方面则是坚守了“以术养医”之道。患者和医者都得到了实惠,可谓双赢。这或许可为陷入“僵局”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带来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应该承认,高药价之所以成为我们头上挥之不去的阴霾,原因出在“以药养医”的制度没法改变,而往深层次看,财政支出的不足,又是导致“以药养医”无法改变的根源。似乎一切都是围绕着“以药养医”在转,解决的方法又总是围绕着不“以药养医”。拿什么来“养医”?其实,局面的尴尬正是在“养”字诀上,这无不造成一种错觉,即医者在这场医改中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好像不需要自己花力气,便可坐享医改“成果”。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受阻,或多或少和我们只看重平衡医患双方的利益关系,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而忽视如何去调动医者主观能动性不无关系。其实,医者医术高明,往往会处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优势,而且这种内功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某种程度上,“以药养医”,是医者只图外功不修内功的偷懒办法。从这个角度看,王医生两毛钱的处方就能治病,折射出的不仅是医德的高尚,更是医术的精湛。精湛的医术,才是“养医”正道。
因此,笔者认为,解决高药价带来的民生痛感,不能在“养”字上仅去算经济账,而是要从医界整体医术水平的提高去考量,毕竟谈医疗改革,怎能少得了医生这个主角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