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1-27 14:09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与全国新医改相比,成都此次医改有哪些亮点?公立医院改制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如何兼顾?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将发生什么改变?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全程参与制定《方案》的市发改委副主任宋剑锋。
基本医疗保障翻番
记者:与全国新医改相比,成都此次医改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宋剑锋:成都此次医改是符合中央精神的,是在全国医改的框架下来设计的,同时又充分结合了成都特点。
经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成都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挖根源在于两个“不充分”,即保障不充分和医疗机构竞争不充分。所以此次医改总体方案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亮点是“保需方,促供方”,而且需方福利化,供方市场化。
过去的政府投入,主要投向医疗机构。但医疗机构在进入市场时,由于各种体制机制弊端,使得竞争不充分,所以老百姓感受的医疗卫生服务离“优质、快捷、便宜、高效”还有很大差距。而成都此次医改将改变这一局面,将资金主要投向广大城乡居民,即需方,所占资金将达到三年总投入的55%以上。通过投入模式的改变,再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需方自主选择医疗机构,同时由于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其选择能力将大为增强。
供方市场化,是通过需方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自主选择,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发展,推动各种社会资本不断投向卫生事业,包括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引导社会资源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从而形成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医药卫生体系。
虽然投入方式改变了,但是政府的总投入增加了。2009到2011年三年间,成都预计投入106亿元用于医改。仅基本医疗保障这一方面,政府的投入就将翻番,保障水平由目前的每年80元/人,增加到至少每年180元/人。
市民自付比例下降
记者:供方市场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是否矛盾?
宋剑锋:“看病难、看病贵”归结起来就是保障、竞争两个不充分。我们通过增加保障让老百姓有能力去看病,然后让他们自主选择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将改善医院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促进医院改善医疗服务,降低服务价格。这一方面关键是增加供给,而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不足的,但市场化可以把所有的社会力量调动起来。
改革以后的卫生局,将进行行业管理、监督执法,制定市场准入门槛、行业技术规范,不论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都能有效为市民服务。我认为供方市场化和公益性并不矛盾,因为有需方福利化作为坚强保证,市民自付比例肯定会下降,医疗保障能力大为增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