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与目标相匹配 开展医疗信息化建设
与目标相匹配 开展医疗信息化建设
  • 2010-01-26 18:17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新医改方案给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这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是医疗信息的标准化、管理、人才以及区域信息化问题。

1.建立推动标准应用的机制

标准化问题在信息化建设中非常关键。目前,医疗信息的标准大多是对于数据元素的标准,这些是否就可以满足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呢?笔者认为不尽然。除了标准本身,还要有推动标准应用的机制。一是对标准的健全和完善;二是对标准的推动;三是开发符合标准的应用软件,制定一套有效的标准认证和鼓励应用的机制。毕竟,标准的建立和推广应用应该在反复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才能够达到。

2.进行真正有效的监督管理

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手段,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其费用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真正地把国家投入的资金管理好、监督好。但是,现在的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都改变了,由医院自己对信息化建设投资转变为政府投钱。国家要把包括信息化建设在内的医疗卫生工作当作一项公益事业来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加强监管,监督每一笔投资的成效是不是真正达到了预期目的。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建立科学详细的规划,制定目标描述和系统评估机制,避免出现“拍脑门”工程、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

3.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人才问题是一个关键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问题。医疗信息化人才不仅要精通医学、信息学和管理学理论,还要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理解和远见。国家应该重视医疗信息核心技术力量的培养,这是一个长期的项目。目前,对于医疗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应该迅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且尽快起步,不要等一波浪潮过去后,我们发现缺乏人才,而当新一波浪潮又来时,我们依然缺乏人才。对于医疗信息化“国家队”的建立,应该认真考虑并高度重视。

4.区域信息化还要量体裁衣

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电子健康记录和电子病历也是新医改提出的任务,从这一点讲,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和电子健康记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美国几年前就提出用10年的时间,花100亿美元建立电子健康记录,实现数据交互和共享。但是《美国区域卫生信息组织的发展和启示》指出:美国自2004年开始在全国建立了总共150个区域医疗信息化组织(RHIO)。而其2007年的调研显示,大约14%的RHIO建设处于停滞状态,54%的RHIO仍处于规划阶段,只有20多个RHIO初具规模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临床数据共享。现在,我国也同样面临要解决区域信息化的问题,我们现有的资金投入与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否匹配是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的,毕竟,中国人口比美国多很多,基础比美国差很多,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和拥有的资源匹配,不然区域卫生信息化和电子健康记录一哄而上,就会形成一堆泡沫。

要做到目标和资金相匹配,就必须根据掌握的资金来决定做什么,怎么做。比如一个省要在2年~3年的时间里,投入20亿元为每个居民建立电子健康纪录,并且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这是有可能的。但如果一个省只想投2亿或3亿元的资金来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就要考虑所拥有的资金、知识水平、技术等是否能够支撑。要认真考虑是全省铺开还是选择一个地区作为试点,或者是把重点放到先解决行政管理和控制的问题上。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社区、农村、医院以及公共卫生等系统的建设要统筹安排,整体考虑。并且,必须在国家的技术框架下,才能保证各省市之间以及各系统之间可以实现交互和共享。就目前而言,即使是这个技术框架的制定也不是很简单的,必须要解决标准和互操作性的问题,以及控制、标准验证和鼓励机制等。医疗信息化标准、互操作性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必须要在国家层面进行,而各省、市政府的责任应该是参照国家标准认真地规划和实施。也就是说,卫生信息化如果不能进行交互和共事,不过是用计算机堆砌起来的“烟囱”和“孤岛”替换纸制的“烟囱”和“孤岛”。

总之,笔者认为,新医改为医疗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在国家的层面应该立足长远,加强政策、法规、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以及人才的培养。在省市层面,应该加强规划和计划,注重管理和标准,从实际出发,使信息化建设的结果达到最优。要避免一哄而上,忽略自身实际需求;使拥有的资源与希望达到的目标相匹配,在正确的技术道路上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

【责任编辑:风逝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