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 > 新医改 >  新医改催生医疗行业变革 信息化迎来新机遇
新医改催生医疗行业变革 信息化迎来新机遇
  • 2010-01-26 17:59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在新医改方案的带动下,医疗行业信息化将迎来新的一轮发展机遇。而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如何向前发展?实际运行和后期管理维护的过程中,又需要避免哪些错误观念和做法?近日,围绕医疗信息化、机房和数据中心建设等方面的话题,《网络世界》执行总编辑高辉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尚邦治,以及美国康普公司企业解决方案中国区技术总监吴健进行了深入交流。

信息化建设有“规矩”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有自己的特点。在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说明和指导下,IT主管应当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着力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同时要以前瞻性的眼光进行机房的设计与施工。

高辉:前不久备受瞩目的新医改方案出台了,其中医疗信息化成为“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就当前医院信息化的需求情况来讲,国内医院在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哪些特点?

尚邦治: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大家注意到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从2006年开始,我们在北京市卫生局信息中心的领导下,制订了北京地区医院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指南和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规范。这个地区性的行业规范主要参照了国家标准,包括GB50311、GB50312和GB50174。同时结合了北京地区的医疗特点,具体地写明了一些要求(比如明确了机房里面机柜的摆放位置)。医院信息系统的特点是对稳定性的要求很高,就是7×24×365,所以对各个子系统的要求也就比较高了。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一个一个子系统地去关注。

吴健:我感觉医疗行业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医院要提高服务质量的话,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IT建设,而且医院的IT建设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加强IT建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给客户和患者一个好的服务。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医院里面的系统非常多,包括HIS系统等。这些数据要进行融合,实际上对IT也是一个挑战。每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做好还不算完,还要涉及到数据库的融合问题和管理上的提高。此外,从我们接触的医疗行业项目来看,医院里面各种设备非常多,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比一般的商业楼宇要突出。因此,在基础设施方面来讲,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案选择,包括像非屏蔽的铜缆、光缆等。医院机房设计的难度要比其他行业高一点。

高辉:目前在医疗领域有行业规范,在信息系统机房建设上也有相应日国家标准。现在用户需要了解哪些相关内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标准和规范?

吴健:国内线缆方面的标准就是2007年最新修订的GB50311和50312。这个标准实际上是借鉴了国外的标准和国内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个我们自己的标准。不过,光有布线标准,在实际的项目里面还是不够的。因为机房和数据中心的建设有它自己独特的系统,包括供电、空调和消防能力等。所以后来有一个更新的机房标准,叫做机房供电系统的基本规范。这个标准是1993年建立的,已经不适合我们现在的行业发展了,所以从2008年就更新为GB50174-2008。不过,这个标准里面涉及到机房内综合布线方面的内容不够充分,在具体落实时还要靠行业标准,或者说某些具体的规范和指导文档给我们用户或者实施者一些指导。

尚邦治:除了这些国标和行标外,像北京医院信息系统的行业指南也是一种行业规范。此外,我的看法是在建设的过程中间也需要规范。因为在医疗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新兴事物,时间很短,而从业人员有很多并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出身,所以应该对建设过程有一个规范。所谓过程的规范,我的看法是应该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程序流程。比如说在设计完之后要产生设计文档,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阶段施工。在每一个阶段施工完成的时候,还要进行质量的验收。验收合格了,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施工,最后是整个工程的验收。此外,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间应该有质量控制,在设计初期就要考虑质量问题。从材料的检验,到施工的方法,然后到施工的流程,这些都需要注意。最后,在施工中间还要注意技术细节,或者说工艺细节。比如说六类线,在中接的时候,角距的打开长度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松开长度过长,因为这样会影响带宽。

吴健:我补充两点,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讲,有两个问题容易被忽略。第一个就是前期设计,我们后期维护上的很多困难都是源于前期设计不到位。这需要用户按照标准来设计,并且能够具有前瞻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决定着系统将来有多长的生命力。另外,不论是布线系统,还是机房系统,你会发现并不是买到一个好的产品就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因为中间有一个集成、施工和安装的过程。怎么能确保有一个好的系统呢?其实就是要验收和测试。比如肉眼看到线缆接得不错,就认为可以了吗?不一定。

设备再利用与绿色节能

基础设施建设不只是新建的过程,对机房进行升级和改造的比例可能更大。涉及到旧设备再利用的问题,需要IT主管革新管理理念,最好进行前期规划。而合理利用机房空间和设备性能,或许是通向绿色数据中心的一条捷径。

高辉: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做好规划和设计。但有许多的现实情况是,用户在几年之后可能有新建机房的计划,但在目前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局部改造。同时还涉及到的就是遗留设备的继续使用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有哪些好的方法?

尚邦治:旧机房改造是很多单位都面临的问题。我曾经参考国家标准50174-93,在第一主机房使用周期结束之后,启用按照新理念实施的第二主机房,这样就解决了在不中断业务的前提下的机房更新问题。但接下来又有问题了,一个单位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地给你。你需要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如何解决两个机房的交替问题。关于信息系统技术使用的连续性问题,在北京地区搞基础设施建设申报的时候,专门有这么一章回答旧设备的处理方法。我的看法是,在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光要考虑主机房,还要考虑楼层机房和其他楼宇机房。在楼层机房面积适当大一些的地方,可以用来运转那些要淘汰的设备,这样就把主机房的空间腾出来了。

吴健:还是有前期规划的问题。从现在市场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有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坏消息是,对于旧机房的空间升级改造困难的问题,很少会有厂商根据这个环境给你提供一个可用的产品。好消息是,针对机房环境,有些厂商在做独立密闭空间的“子机房”方案,这个空间可以放置于你现在的机房内,只需要供电,制冷在内部解决。布线已经做好了,需要的是在原有的系统里面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这个方案最大的特点是不占用新机房,而是用子机房进行补充。

高辉:在机房的建设上,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

吴健:如果从机房的节能来讲,其实是两类。一类是IT产品的选择,它在什么样的功耗下面有多大的能耗?我需要多大的制冷量?另一类就是跟设计和管理有关系。举个例子,我这个机柜里面放了很多设备,不同设备要求的制冷量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给设备都是同样的制冷量就很浪费。所以增加一些温度传感器,把微环境做得更到位一些,这个也是节能。还有,在后期管理里面,用信息化的技术可以减少实际的设备数量,这也是一种节能。

尚邦治:所谓绿色,我的理解不光是机房装修材料的环保、绿色、无污染问题,实际上更主要的是突出在节能上,通过节能体现出绿色。在节能方面,对于机房有很多具体的事情可做。比如说冷热通道的设立,这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完全能够做出来。另外就是制冷量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有限的制冷用在最重要的设备上面去,保证局部小环境下温度最低,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另外,合理利用服务器,也可以节省能源。具体到系统中的节能考虑,可能更简单。我前些日子到西北的一家医院,它的机房设计是朝南,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应该放到背阴面来。西北冬季比较冷,利用自然的方式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节能。节能是一种理念,并不是一门高深的技术,或者是高深的理论知识,应该时时刻刻要注意节能问题。针对具体情况、具体设计、具体分析。

管理与维护是防患于未然

成功新建或升级机房,只是意味着信息化建设工作完成了一半,后续的管理和维护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通过引入实时化、精细化、制度化的管理,可以帮助IT主管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道路上顺利前行。

高辉:机房和数据中心的管理问题越来越重要。目前在技术上有哪些新的手段能够帮助IT主管进行基础设施的动态管理?

吴健:现在厂商方面致力于管理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包括环境管理、电源管理,也包括空调,或者说一些IT设备的管理解决方案都很多。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的机房需要一个综合管理。一个理想的状态是,机房管理者拥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面,能把子系统的东西进行一个表面的整合,甚至做数据的整合。现在机房里面综合布线占的成本很高,把这块管理好了的话,其实也不太容易,所以引入了综合布线的智能管理。我们可以把布线管理做到实时化、精细化。

尚邦治:在机房方面,我觉得更强调的是日常的运维管理。一个机房的基础设施不单是机房本身,还有机房里面的设备,像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等。对于这些设备,一个是应该建立一个比较规范的运维管理机制。第二是要把运维管理制度化,这是国内欠缺的。我们国内的运维管理,一般采用抽查式的,我不赞成。我觉得应该是制度化的。应该是每天到机房进行例行的检查、巡检,而且要做认真的记录。我的一个观点就是,一个大的信息系统,它出现灾难性故障并不是突发的,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一些小的故障经过累积之后才产生一个灾难性的大故障。通过日常的管理,把小的故障消除掉,也就是说把灾难性的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样就比较好了。所以说,基础设施的运维管理特别重要,要防患于未然。

相关链接:关注细节

用尚邦治老师的话说,十几年前做医院信息系统的时候,对信息化根本没有认识,大家觉得只要找一个房子,把设备掷进去就可以了。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出来,这个时候,大家才注意到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到今天,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IT人员在观念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接下来,如何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恐怕还要把功夫放在细节的地方。

有人说,一个好的数据中心是规划出来的。这句话不完全正确。前期规划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但整个实施和验收的过程也决不能忽视。后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就更需要IT技术人员多花些心思了。在整个医疗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始终需要IT人员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质量控制和动态监测,在事故发生之前解决问题。

这需要IT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经验,而更多的是要从实践中去不断摸索和学习。网络建设无小事,只有关注细节,关注一个个子系统,才能确保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

【责任编辑:风逝 TEL:(010)68476606】

标签:新医改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