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新医改呼唤信息化 医疗IT领域受到资本追捧
新医改呼唤信息化 医疗IT领域受到资本追捧
  • 2010-01-26 17:27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系统首次与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以及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法律制度并列,被称之为“新医改的四梁八柱”。这是医疗卫生信息化技术领域迎来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医改方案指出:“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方案中重点强调了“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方案要求:“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

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加强对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关键环节的监控。”

标准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20多年以来,信息标准化始终困扰着业界的发展,很多专家为此付出了不懈地努力。2009年是医疗卫生信息化标准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5月和8月,《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相继出台,我们称之为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标准年” ,新医改之年,标准的出台必将极大地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

5月,在卫生部推出《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后,本刊记者采访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饶克勤主任时,饶主任指出,按照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当前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系统”。“打好三个基础”的核心是要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的建设。第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其中包括统一的内容,和标准化的信息及数据。如果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和标准化的要求,健康档案将会是五花八门,这将会重走美国过去的道路。二是建立国家电子病历的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即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电子病历的内涵、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做出清晰定义。三是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只有打好这“三个基础”,才能推动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才能使我国信息化建设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各个业务领域的应用性,实现各级业务系统的数据采集、共享和交换。

“建好三级平台”就是建立国家、省和地市三级平台。地市级平台是面向居民的个案数据平台(包括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摘要等)、数据交换中心、区域卫生管理平台;省级平台是面向综合卫生管理平台,包括个案索引和系统整合等,主要目的是服务于管理决策和社会需求,实现区域内信息共享;国家级平台是全国的综合卫生管理平台,主要服务于管理决策、政策制定、行业监管、健康评价、以及绩效考核。

“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就必须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必须要对医药卫生领域各个环节的需求、内容、信息、流程、管理以及标准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解决信息从哪里来,怎么来?信息储存在哪里,怎么储存?以及信息被谁利用和怎么用等问题。

医院信息化建设趋于成熟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认为,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趋于成熟,未来几年,医院信息化建设仍将保持比较快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医院深化管理和服务临床业务方面,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 成熟的信息技术加快了建设进展

医院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建设发展,已经度过了试点阶段、重点医院部署阶段,正在向普及化应用和部署阶段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各种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信息产品价格日益降低以及大量的成功客户案例,这些因素都大大加快新用户立项、选型和部署的步伐。

2. 数字医学装备技术发展推动了临床信息化建设和升级

随着医学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医院购置大量采用新技术的医学装备,因此,建设PACS、LIS等临床信息系统,结合电子病历系统统一管理临床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医院迫在眉睫的需求。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有34.1%的医院正在计划建设PACS系统;而已经建设了PACS系统的医院,也面临着升级和增加存储容量的需求。

3. 医院内部的需求驱动力在增强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开展和深入,数字化医院管理成为各级各类医院院长面临的重要课题。医院信息化的需求开始从满足医疗业务需求上升到管理的需求。信息化经历着从关注技术方案到医疗业务,进而到优化管理流程、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体现医疗公益性的目的。

4.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到日程

在医疗资源整合中,随着集团医院、医院与社区联合等新模式探索的展开和深化,医院的围墙渐渐被“推倒”,区域医疗将会成为院长们的管理范畴。而具有“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特色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将成为各级政府和医院院长关注的焦点之一。 区域卫生信息化技术路线

随着医疗资源整合的深入,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将成为未来3~5年的发展重点,现在各地都在积极地探索。专家认为,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化和电子健康记录主要就 是要解决“三个模型”和“三个架构”的问题,即:概念模型、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以及业务架构、系统架构和信息架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资源规划的重点就是 结合本地实际,完成“三个模型”和“三个架构”的系统设计。

饶主任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第一步要建立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的概念模型,即建立“以人为本”的三维健康管理模型。第二步是根据概念模型,以区域标准化健康档案建立为主线,对医疗卫生相关的业务进行梳理,建立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的功能模型。第三步是根据前两者,分析数据流,建立数据模型,从而标准化区域卫生服务数据集。三个阶段的研究层层递进,步步相连,将对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的基本功能规范的研究贯穿始终。

近年来,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和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组织全国近千名专家、学者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开展了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科技攻关,同时,在广东的佛山和江门,以及上海、浙江等地开展了研究试点项目。饶主任认为,这些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信息化理论与基础层面,包括需求分析(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卫生信息标准与数据字典、健康档案的内容规范与信息标准、电子病历的基础架构与信息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另一个层面是信息技术实际应用层面,包括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以及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项目,建立和完善了国家医疗信息基础框架和基础理论,同时取得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架构和信息标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研究》,数字化医院的试点示范工程,《基于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以及《国家、省级卫生管理平台方案》等一系列成果。

迎来“电子病历”发展高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电子病历的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加强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基础上,重点推动以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并提升业务应用系统,构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服务机制,实现区域卫生协同,惠及居民。

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7月推出《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这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首部关于电子病历的国家标准,对于规范和推动我国各级各类医院建设和应用电子病历具有重大的意义。

电子病历是现代医疗机构临床工作开展所必需的业务支撑系统,也是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的电子病历建设是实现区域范围以居民个人为主线的临床信息共享和医疗机构协同服务的前提基础。不仅能保证健康档案“数出有源”,还能有助于规范临床路径、实现医疗过程监管,促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紧急医疗救治能力。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总体目标,现阶段我国电子病历标准化工作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区域范围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临床信息交换和共享需要,实现以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协同,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焦点问题。

《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首次制定了我国电子病历业务架构和数据标准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电子病历的基本概念和体系架构,电子病历的基本内容和信息来源,电子病历信息模型,电子病历数据组与数据元标准,电子病历基础模板与数据集标准等内容。

电子病历标准的出台,必将推动医院电子病历的建设和应用,引来电子病历的建设高潮。

医疗IT领域受到资本追捧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应用的广泛和深入,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地资本和有实力的企业加入。近两年来,各种资本纷纷介入,如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Wilmar集团(年营业额近300亿美元,2009年度世界500强排名排名第300名)在中国投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面向医疗行业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有10多家国内的医疗软件开发商或多或少的得到各种资本的支持,2008年7月联想控股成员企业弘毅投资投资华海,2008年12月富士公司增资入股天健,2009年10月银江电子创业板上市。还有一些信息技术公司将医疗卫生作为重点行业开展工作,微软公司成立医疗信息技术研发团队,用友公司成立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浪潮公司成立医疗事业部,戴尔公司收购美国Perot Systems公司。

微软在美国、中国及泰国设立了医疗技术开发团队,研发资金及团队力量都在不断扩展;中国团队将针对中国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本地化解决方案。而医疗解决方案团队隶属的“新兴市场”是微软亚洲工程院的四大研发方向之一,也是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五大研发重点之一。

2009年戴尔公司在医疗行业有一些列的动作,其中以39亿美元收购美国医疗信息行业领先的Perot Systems(佩罗系统)公司引起业内关注。此次收购使得戴尔公司成为具有为医疗卫生用户“度身订制”医疗信息解决方案的专业公司。

联想公司在2008年推出医疗电脑专供机之后,不断研究医疗卫生用户的应用特点,将在2010年推出升级版的医疗专供机。

在工控机领域世界著名的台资企业—研华公司开始将其在欧美医疗信息领域的成熟技术和产品引进大陆,将对国内的医疗信息化用户来带新的理念和应用

【责任编辑:风逝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IT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