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分析医疗保险信息化成败因素
分析医疗保险信息化成败因素
  • 2010-01-26 10:35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需求迫切市场兴旺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曾明确提出,2001年年底,各地区70-80%中心城市必须启动社会保障系统。其中的医疗保险由于涉及的数据庞大,业务复杂,特别需要信息化建设的支持。由于存在着地区的差异,在某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甚至采用手工的方式启动系统。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地方经济的发展,以计算机替代手工成为必然的趋势。这一点,在各地的医疗保险工作人员有非常深刻的体会。

东北由于失业人数较多,失业保险做的比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遇到医保时,有一定的准备。吉林省辽源市医疗保险经办中心主任刘续和介绍说,由于医疗保险需要建立个人帐户,需要处理的数据特别多,支付、按比例划分等业务都比较复杂,这就特别需要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来管理。只有搞好信息化建设,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效率,减少失误。尤其是现在要求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更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中,市场有相当大的潜力。现在是一个基础建设的高峰,他们这些医保经办机构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特别急迫。

北京在全国的医保信息化建设中是属于比较晚的。由于北京的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数量巨大,机构繁多,业务复杂,信息化的建设格外被关注。北京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介绍说,北京医保的参加保险人员有800万,涉及到500多家国家医院,1000多个药店。由于北京的医疗保险开展的比较晚,现在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高峰时期。北京市卫生局也根据各个医院的不同情况,提出了不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总共列出了4档。从全部购置设备、搭建系统到部分装备,都定出了明确的标准。天坛医院就是在自己现有的设备基础上,购置了系统软件和其它设备。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华南、华东等地,系统从建设到上线的速度很快。承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社保系统上海市社会保障系统和医疗保险系统的IBM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IBM政府与公众事业部中国区副总经理方展骥认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保险实际的系统交易量和数据量巨大,需要容纳全部投保社会人口的个人帐户及逐笔交易数据。所以对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都比较高。由于医疗保项目规模庞大,业务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因此IBM本着“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推进项目建设。这种情况就要求应用软件系统能够随着系统规模同步增长,保持软件体系结构的稳定,不需要对系统进行大的改动,保护前期用户投资。同时,医保系统关系到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是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团结的项目。所以,医保系统应该是一个具有极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系统。

总的来看,尽管存在地区差异,财政投入也比较紧张,但是各地对医保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还是认识得很清楚,也很迫切,标志着一个好的市场的出现。

建设快速成绩显著

从2000年开始,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保信息化在各地都热火朝天的开展起来。根据记者了解,到2000年底,全国349个地级以上统筹地区中,有320个出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占总数的92%,有284个统筹地区组织实施,占总数的81%,覆盖人数4332万。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70亿元,支出124亿元,滚存结余89亿元。

辽宁省营口市社会保险公司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办公室王群介绍说,作为具体的建设实施人员,他们建设了五险合一的硬件环境,由于联系到其他的部门,包括统计和财政,建设采用了DDN接口,拨号接口和宽带网接口多个接口,以备未来与其他部门的连接,现在已经在省一级部门进行了连网。按照辽宁省的硬件参数设计,将建设指标分为3档,涉及到14个城市,营口市属于中档,建成了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环境。建设分为前端和后端,前端就是定点的医院药店和医疗机构,后台就是医疗保险中心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从2001年5月开工建设,到6月30号整体竣工,全面实现数据传输。在营口市有将近40万的参保人员,现在在该市的23家定点医疗机构,2家医院和一家药店都建设了内部局域网,服务器和DDN专线,可以实现实时传输。下一步他们还要发展更多的医疗机构。现在看来,在医院端系统分为几个小的模块,包括挂号、划价等,都是用划卡识别,能够实时传输。

作为北京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硬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惠普公司,对当前的建设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中国惠普政府事业部社保行业经理王建民表示,惠普介入社会保险比较晚,在1999年与劳动部信息中心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合作,联合三个系统集成商一起开始了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后来北京医疗保险的建设中,为了避免造成浪费和保障系统运行,与首信合作,进行了一期建设。在一期建设当中,惠普采用了中档的小型机,设计施工是满足一百万人的要求,为真正的满足800万人的施工做技术和方案的准备。这期的施工包括有硬件和应用,如IC卡、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建设。现在已经开始了二期工程,惠普将会使用自己的最高端的小型机设备。由于医疗保险需要的是数据的实时传输,对于系统和数据库的要求比较高,另外,由于与银行和其他行政部门的联系,在接口上面需要一些应用软件,可以实现平滑转移。他们在业务需求上面,流程和规划上面,力争做到深入和完善。他们还出资建设了社会保障的培训中心,现在已经开展了四期,对全国的社保负责人员进行了培训,每期30人。这种培训不仅是针对硬件,也是针对网络数据和应用的。还提到,在一个大的系统建设中,有两个解决方面,包括软件和硬件的解决方案。惠普主要就是解决硬件的解决方案。也包括提供主机和网络,包括数据库系统和应用。

除了硬件,软件解决方案是另一个重要方面。这方面厂商也比较多,北大青鸟作为其中一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北大青鸟医疗保险事业部技术总监陈立强认为,北大青鸟医保系统已得到成功的应用和推广。在2001年8月14日全国医保系统推广会上,北大青鸟在齐齐哈尔市实施的医保系统作为三个典型代表之一为大会作了介绍。用户对北大青鸟医保系统的反映是系统能切合当地实际,针对性强,适用、可靠,运行成本低、易于维护,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我们可以看到,机会的出现只是一个方面,由于市场门槛较低,厂商纷纷涌入,而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发现问题获得经验

医疗保险信息化是一个大的工程,系统涉及的范围广,人数多,业务复杂,因此,系统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可以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很多的。当前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包括政策的调整、市场的变数、系统的稳定以及应用的实现,当然也有资金的筹集。同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

天坛医院王韬认为,当前存在的问题就是系统不够稳定。由于程序本身的BUG和实际管理流程不稳定,导致了有些实际应用的效果不好。在天坛医院,他们的原有系统就和购买的系统产生了接口问题,信息需要二次录入。就市民卡来说,由于卡上载有的信息量太大,刷卡机的故障率很高,导致了时间和效率低下。平均读一次卡要花费十几分钟,这在医院这样的大众场所是不可接受的。现在的财政比较紧张,而且政策有变化,所以,面向未来多少年看来,现在想要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万杰医院计算机中心申春雷介绍说,现在医院对医疗保险信息化的建设处于试运行阶段,现在特别关注解决数据库的建设,关键问题就是药房的数据完整,按照国家的规定,做好数据的统计等工作。

谈到这些问题,惠普公司的王建民谈了惠普的经验。他说,现在是政策影响到业务,业务影响到应用。其实政府投入社会保险的力度是非常大的,是采取了一个积极推动的政策。由于惠普的进入时间是比较晚的,他们提出了在服务方面、产品方面、高性能方面做到最好,来支持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当前的问题就是一个数据库和应用的问题,是数据库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而不是硬件的问题。惠普的后台主机能够处理100万左右的数据,而且建设了严格的网管监控系统。在谈到资金问题时,王先生谈到,以前的投资是相当紧张的,一部分是银行投资,中国的银行系统给了医保建设很大的支持,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银行。现在的情况是财政支持越来越多,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在郑州和新疆的医保业务都是政府拨款建设的,其他很多城市也将由政府拨款建设。

北大青鸟也谈了自己开发产品的感受。陈立强说,北大青鸟医保软件产品的开发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他们研究和考察各地医疗保险的共性和特性,医疗保险在实践过程中的焦点和难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领域分析;针对具体的医保项目,与用户广泛沟通和论证,做到需求分析切合实际。第二个阶段,属于产品的提炼和系列规划阶段,在丰富的医保行业实施经验的积累和对国内外医保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各地的实际,并将医疗保险纳入社会保险的总体架构中统一考虑和规划。

透析热点把握商机

与其他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同,医疗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可以说是刚刚启动,要走的路还很长,而且,由于基础比较差,业务涉及范围广等实际情况,有很多方面还没有考虑到或者没有实现。这就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首先,在医疗保险信息化系统搭建技术施工中,中间件技术会被使用。王建民表示,北京医疗保险一期工程由于时间等原因,在系统建设上面不是很完善,基本使用的是两层结构,没有使用中间件。现在的目标是在二期工程当中采用三层结构,所谓中间件就是在用户和后台之间加上一个应用层,这就好象加了一个门,使得数据有序的排列,是在数据层和客户端之间的一道调节数据顺序的应用层。IBM方展骥介绍说,中间件的采用可以为我们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我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真正有价值的业务应用的开发中。IBM将这一先进概念和产品推荐给各地市医保系统这样一个要求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信息交换保密性高、数据传递及时准确、开发维护便利、适应电子商务网络化要求的系统,必将有助于各地市医保系统的开发实施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

另外,在应用端的扩展业务值得关注。王建民表示,医疗保险信息化系统在应用端上面还是有很多的文章,有很大的商机。包括营销商在应用端与银行的接口和采用的卡片。例如现在的地方用卡,就是和所处的网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地方网络环境好,就采用IC卡,而有的地方还是采用磁卡,国家没有硬性的规定。将来,在纳入民政、卫生、医药等的一张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将是一个追求的方向。要达到每个人身上只有一张卡的目标,建设最完善先进的“一卡通”,使居民从生到死都用一张卡。

第三,基础建设完成以后,外部设备的投资可能较现在旺盛。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大客户部经理张江鸣表示,作为打印机生产厂商,他们一直都关注着医保行业。由于医保系统是处于从零开始,而且开始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可能投资和建设的焦点还是框架的搭建和基础设施的采购,而对于打印机这种设备的要求还不旺盛。从经验来看,产品既要符合用户的需求,又要考虑到产品的品牌因素,关键是看有没有完成大的项目的经验,有没有好的维修网点。

第四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医保行业本身的信息化建设。王建民介绍说,社保系统本身的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加强。在参加中国社会保险建设的工程中,惠普发现社会保险行业本身的信息化建设是非常缺乏的,他们也帮助建设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这样把业务系统、财会系统和操作系统连接起来,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率。

医疗保险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亟待加强

在实现上述要求的过程中,医疗保险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是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和管理服务中两个互为依存的重要工作。

4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运行机制。随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要求全国各地周密谋划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各项任务,着重做好五项工作: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和水平。

笔者认为,在实现上述要求的过程中,医疗保险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是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和管理服务中两个互为依存的重要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交易必须基于公平交易的原则。在这一交易原则下,消费者不仅关注价格,更关注形成价格的基本因素,即确保产品质量的基本信息。同时,生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交易成本,也要制定生产流程等规则,并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基础,就是产品的企业标准。因此,制定标准是公平交易原则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实现市场良性竞争的措施。为了消除不良竞争者对整合行业的影响,需要通过提供优质产品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企业,会团结起来形成统一的共识,制造入门门槛,即产品的行业标准。当然,我们并不能相信,所有产品生产者都会那么守规矩,或都会主动去考虑社会效益以及产品的社会成本。因此,必须对部分产品由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行为规则或者基本要求,即国家标准,并通过制定法律来推动和实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以及标准化成为除法律、道德之外,对经济和社会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标准化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公平交易的基础,二是提高效益和效率的措施,三是保证公众基本利益的手段。

产生医疗保险的经济学动因是由于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需要通过第三者代表医疗消费者与医疗服务提供方进行价格谈判。价格谈判的基础是充分的医疗服务信息以及在信息基础之上形成的基本标准。尽管医疗服务具有很强的个体性和经验性,其制造的信息浩如烟海,必须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进行监测和分析,但医疗技术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医疗服务行为是可以形成基本共识和指导原则,形成标准以及作为医疗保险与医药服务机构进行价格谈判的基本信息的。这是医疗保险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区别于其他社会保险的特点,是医疗保险制度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医疗保险信息化和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信息网,需要以基本技术标准为基础。比如,要充分掌握医疗服务的基本信息,就必须有完善的病种分类代码标准、药品代码标准等等。而研究制定医疗保险管理标准,又必须依据对大量医疗服务信息的归纳和提炼,如实行按诊断相关分组定额预付款制度(DRGs),需要对每个病种制定诊疗规范(指导性标准)作为谈判病种价格的依据,这就必须依据大量的医疗服务和费用信息。因此,医疗保险信息化和标准化应当统一规划,同步发展。

经过十几年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我国医疗保险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有了长足进展,特别是随着“金保工程”的大力推进,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全国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以及医疗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通用的基础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但医疗保险信息化和标准化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软件建设相对于硬件建设滞后;二是医疗保险标准化建设相对于信息化建设滞后;三是医疗保险全国性标准化建设相对于地方标准化建设滞后。解决这些问题非常困难,因为医疗保险标准庞大而又复杂,仅仅一个全国统一的诊疗项目分类编码标准,就涉及到多个部门,要动员大量医学专家参与,要归纳整理大量数据等等。但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到现阶段,这些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否则,提高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实行医疗保险结算“一开通”,以及推行按病种付费等结算办法,都将面临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

医疗保险信息化和标准化工作是一件长期和系统性工作,在当前应当首先抓而且已经有条件抓的工作,是对医疗保险标准化建设进行系统性规划,明确医疗保险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立标准体系的构架,厘清各类标准层级,确定各级医疗保险部门的责任;尽快组织动员研究力量,建立相关组织,着重研究制定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所必需的基础技术标准。

决定医疗保险信息化成败的因素

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方向是“低水平,广覆盖,统账结合”。由于中国公民包括:城镇职工、城镇自由工作者、离退休人员、农村人口、非城镇从业者等多类群体,每类群体的支付能力、就医特点、管理方式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要求医疗保险制度因不同人群而异,从而既实现全民保障综合效应最佳,又最大程度切合每一类群体的医疗保障需求。

而信息技术就成为医疗保险制度得以贯彻实施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

多层次推进的医疗保险信息化目标

随着国家社保发展战略和相关规划的贯彻实施,我国医疗保险业务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逐步推进应用的新阶段。IT是为业务服务的手段,因此医保IT应用的开发须以业务为导向。过去,这种IT与业务的结合仅体现在战术层面上,即IT应用只为满足特定业务范围的需求而开发,不能体现医保业务战略的通盘谋略,这也是其生命周期较短的重要原因。现在,这种结合必须上升到战略层面,即IT战略同业务战略相结合。

这样,在统一IT战略规划下的IT应用就可以有效互联集成并发挥出服务业务的整体优势,同时能够灵活支持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以充分适应业务战略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IT与业务的纽带关系,医保信息化建设正逐步建立一种以业务服务为中心的IT组织模式,这必然要求IT规划需要极具前瞻性和灵活性。由于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特殊性,医保信息化建设特征鲜明,而医保信息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以下三大关键因素。

政府重视与组织是保障

医疗保险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复杂工程,系统建设涉及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财政部门、银行机构、医疗机构、药店、企业等多方主体,给项目的协调组织带来巨大挑战;系统软件开发技术水平要求高,项目费用金额大,对项目的管理实施与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系统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要求其具备性能的稳定性、安全性及运行的持续性特质。这是一项耗资、耗物、耗人、耗时的庞大工程,只有“一把手”才有调配这些资源的权力。

因此,政府“一把手”的战略指导、重视程度、推动力度及系统建设牵头部门的组织协调力度是医保信息系统能否有效建设、保障持续稳定运行的前提。从某种程度上说,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与领导人的个人理念、学识、独到的眼光和战略发展思维是密切相关的。

除了高度重视以外,“一把手”还需要对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医疗保险制度的相互促进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并具有明确绩效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系统建设运行过程中,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使业务部门改进工作流程、组织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效;才能对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及其运行维护升级保持长期的支持态度。

政府与厂商合作模式是关键

在有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前提下,与IT服务提供商之间选择怎样的合作关系对于系统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平滑升级、持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政府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双方由于费用问题、技术能力不足、企业人员变动、政府需求变化过于频繁等各种原因而中途中止合同现象,各子系统建设缺乏统一标准、沟通不足导致的整合困难、资源浪费现象,因政策变化导致的系统升级维护工作在合同中界定不清楚而影响政策执行现象,在各地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并不鲜见。

如果采取了合适的合作模式,这些不良后果都是与合作模式的选择密不可分的。当前医保系统建设主管部门与IT服务商合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强信息中心模式”、“弱信息中心模式”、“建设、运维外包模式”各有优劣势,合作模式不同,IT服务商的可控制性不同、责任意识不同。相关政府部门在对本地医保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外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合作模式,就能够避免和最大程度地减少以上各种影响信息系统建设绩效的现象发生。

服务商的能力是核心

确定了适合本地医疗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政企合作模式以后,能否对参与竞标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最终做出理性的选择也是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一环。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功能性要求高、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建设过程中需要把风险降到最低,因此,并不是所有投标厂商都能胜任工程承包的角色。IT服务提供商是否具有成功经验积累、项目管理水平、项目实施能力、信息技术人员力量、技术水平等各方面资源和能力都是保证大型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

除了以上三个关键因素以外,影响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信息系统建设主管部门对项目相关知识的积累、监理公司的有效监督管理、业务部门对自身需求的理解程度、相关应用主体对系统的接受度等等。

【责任编辑:风逝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保险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