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医院进入信息化时代
医院进入信息化时代
  • 2010-01-25 18:53
  • 作者:佚名
  • 来源:e医疗

我国医院信息化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2000年以来,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进入“快车道”,尤其以东部发达省市的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上不断提高,电子病历、全院PACS、移动医疗、高速网络等先进的系统已经开始为提高临床业务水平发挥作用。

我国的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对医院的发展与生存都提出了挑战,医院信息化是医院适应改革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科学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医院信息化的概念

医院信息化是以患者信息的共享为核心,包括医院内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就医、方便医院医护人员工作、方便管理人员分析决策。医院信息化不是简单的医院管理流程计算机化,涉及医院业务流程再造。

Morris F. Collen教授认为,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是利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患者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医院信息系统的组成

医院信息系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两大部分。一是满足管理要求的管理信息系统;二是满足临床医疗要求的临床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门诊挂号、门诊收费、住院登记、住院收费、设备管理、医务统计、辅助决策支持等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病区医生工作站、病区护士工作站、合理用药、临床检验、医学影像、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等。

2008年医院信息化回顾

近两年医院的信息化发展比较迅速,也比较规范,信息化的环境很好,无论国家还是医院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力度。2008年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 3765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患者费用管理系统、药库管理使用最为广泛,均超过80%,说明以收费为中心的HIS已在大部分医院应用。临床信息系统在我国“三甲”医院中已经有了一定范围的应用,其中LIS系统占41%,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占38%,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占35%。北京地区三级医院中建设全院PACS的医院占40%。

2008年9月至11月,《e医疗》编辑部开展了一次小型的2008 医院信息化应用调查,共回收问卷302张,回收的问卷覆盖20个省市,主要以沿海省市的三级医院为主,三级以上医院占到回收问卷的89.5%,因此,本次调查基本能反映出三级医院的应用现状。

目前,北京90%以上的医院应用了电子处方,97%的三级医院已经建立了门诊挂号系统、划价收费、药房及出入院管理系统;80%的二级医院建立了门诊挂号系统,信息化已经成为医院的发展趋势。今后,北京市卫生局还将建立区域影像中心、检验中心以及病理中心,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1. 综合医院进入临床信息系统建设阶段

医院信息化即医院信息系统(HIS)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HMIS)、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HCIS)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GMIS)。在经过了第一轮的 HIS系统实施之后,目前一些大中型医院已经开始考虑对HIS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以满足新功能的需求。一些先期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的医院逐渐过渡到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调查显示,三级以上综合医院第一个阶段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开始向第二个阶段过渡,有84.61%的医院开始考虑或已经进入建设临床信息化的阶段,甚至有接近20%的三级医院进入升级和完善临床信息系统的阶段,而二级医院多数还处在建设和完善HIS的阶段。

2. 2008年行业热点

调查显示,在2008年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很多,有些是几年来的传统热点。本文受篇幅限制,选择了比较突出的电子病历、HRP和区域医疗阐述观点。

(1)电子病历

调查显示,2008年42.31%的三级医院将电子病历做为建设和应用的重点。电子病历的定义是可以支持使用者获得完整的、准确的资料,提示和警示医疗人员,给予临床决策支持,连接管理、书刊目录、临床基础知识及其他辅助设备的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从几个方面展现了其功能的可实现性。总体上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医疗信息的记录、存储和访问功能;利用医学知识库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的功能;为公共卫生和科研服务提供信息再利用的功能。

相比纸张病历,发展电子病历的意义至少有以下方面:为医护人员提供完整的、实时的、随时随地的患者信息访问,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结合医疗知识库的应用,通过校验、告警、提示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医疗差错;通过电子化的信息传输和共享,优化医院内部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医疗管理、科研、教学、公共卫生提供数据源;通过医疗信息共享,支持患者在医疗机构之间的连续医疗。

国内对“电子病历”一词,在理解上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们对纸张病历电子化的“演绎”,主要表现在对电子病历内容和功能两方面的认识不同。相当一部分人把医生通过计算机记录病历视作电子病历,认为只要实现了医生录入病历就实现了电子病历;也有些人把纸张病历实物扫描称作电子病历等。由于缺乏清晰的标准和阶段性标志,所以部分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或者说是病历的电子化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尚有差距。

有专家认为,现在应用加强电子病历的基础研究,包括电子病历的架构、集成方法、标准和功能,应该建立一些示范性项目,这样才能使电子病历的发展更加健全。

(2)管理是医院永恒的话题

医院的成本核算、绩效管理、决策支持三大应用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医院所追求的目标。加强医院管理的目的就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覆盖广、质量优的服务,它逼迫医院要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低耗高效就必然成为医院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

2008年,在医院管理系统的应用案例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线的HRP和江苏省人民医院的ERP系统受到业界的关注和讨论,ERP成为2008年医疗信息行业的热点话题之一。医疗行业整体环境的变化以及医院规模、经营内容的不断扩大、细化,要求医院财务部门提供更为准确、及时、丰富的数据支持,供医院管理者及时做出决策,以加强内部管理,同时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建立的医院资源计划系统(HRP,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作为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在医院的应用与探索,试图以实现采购支出与物资流向管控、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运作管理流程、建立系统化支撑下的集中风险管控体系与机制、提升业务流程运作效率,降低流程管控运作成本作为实施的目标。该项目由王杉院长总策划,利用现代企业、国外医院的财务管理经验为构建大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新模式提供经验支持,作为管理模式的基础,同时以ERP的信息系统作为完善的财务、物流信息的数据基础,将医院的物流系统和财务系统模块与院内已有的HIS等相关系统集成,初步建成统一、集成、灵活的财务平台,提高库存、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管理水平,加强和改善内部控制,并进一步提高绩效管理能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构建HRP系统为探索实现医院财务、业务一体化运作管理,建立起新的大型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也有专家提出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ERP的概念是从制造型企业发展而来,适合在生产中以物流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而医院的管理是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具有本质的不同,医院人、财、物的管理与医疗服务的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医院管理比企业管理更复杂。

(3)区域医疗

我国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在2008年的发展可以用“势不可挡”来形容。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明确提出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围绕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以地(市)县(区)范围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区域化卫生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拟建立5~8个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实现区域内各卫生系统信息网上交换、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集中存储与管理,资源共享的卫生信息化区域,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现代服务业行动纲领,结合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与需求,卫生部提出了“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重大专项,并已被立为国家现代服务业重大专项。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新型的数字医疗服务模式、业务流程和供应链体系在现代服务业中进行研发和突破,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公共服务平台和区域协同医疗共享服务监督及评价系统。通过医疗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的攻关,建立各地的区域协同医疗工作平台和区域协同医疗共享服务监督及评价体系。

上海“申康模式”、科技部区域医疗卫生专项、北京市西城区医疗服务共同体、重庆市沙坪坝区社区医疗服务等各地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在2008年掀起区域医疗的高潮。

中山市区域医疗卫生数据平台试点项目于2008年5月正常投入使用,覆盖范围包括中山市卫生局,市直属三级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山市中医院、中山市博爱医院),以及2家社区卫生站。

佛山市南海区集中式区域PACS。南海区集中式区域医学影像数据中心建立在南海区卫生局,通过区域医疗网平台,集中区域内医院HIS/EMR,对区内所有19家医院和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服务。主要完成数据中心整体建设,与HIS/EMR集成,区域内医院全院数字化工作,实现区域内集中预约、分散拍片、集中诊断和报告共享,为政府、医疗单位、市民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四川省什邡市区域PACS是电子科技大学对“5.12”地震灾区什邡市灾后重建的重点援建项目。该项目以什邡市卫生局、什邡市人民医院为中心,实现了对什邡市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全面覆盖,为方便灾区人民就医提供了有力保障。

9月10日,随着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信息系统的上线成功,沙坪坝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上线第一阶段工作顺利完成,5家区属医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街道、13个镇包括116万居民均已加入该平台。目前,第二阶段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管理等模块建设等工作已开始进行,今年12月全面完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据悉,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上线前,沙区社管中心采用“四分三同步”(四分:分角色、分步骤、分阶段、分项目,三同步:员培训、数据采集与数据录入同步进行)的方法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上线工作。先后组织完成了各单位机构代码、物价项目、药品目录、人员培训和数据中心与下属单位互联互通相关配置等基础数据的核对和维护,系统设备配置等工作。

在区域卫生信息化热潮面前,李包罗教授冷静地指出,要充分认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难度,加快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这些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不可逾越的阶段。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应该遵循一种更广泛、更普遍的标准和基础,以使将来有更广阔的应用,这样才能使区域卫生信息化向更成熟发展时不至于中途夭折。

医院信息化应用描述

1. 软件和服务投资比例上升

2008年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中,62%以上的资金是投在硬件设备上。但医卫行业的软件采购占总投资的比例在上升,有54%的医院认可为信息系统的售后服务付费,在一些大型医院中开始出现部分信息系统的服务外包,尽管这些医院还很少,但说明了医院院长开始认识到售后服务的重要性。

2. 服务器及网络系统

调研显示,在医院的信息系统计算平台中,PC服务器占主要地位,少数医院采用UNIX服务器,也有一些医院诸如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宣武医院等使用小型机。随着应用软件的不断增加,以及网络设备的价格下降,医院网络系统升级换代和扩容的需求明显增加。

3. 系统集成化程度提高

医疗信息化的集成化需求越来越高,各种数字医疗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医院与卫生主管部门、医保部门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交换需求。跨机构、跨部门、跨地区之间的医疗信息交换需求主导医疗信息化的下一步发展方向,而在此之前的医院内部各系统之间的集成是基础。

4. 银联进入医院

2008年,在部分医院的收费处,患者可以刷银联卡付账了。随着奥运定点医院要求实现与银行系统联网,以奥运定点医院为主的一批医院率先实现医院刷卡付款消费,ATM机开始进入医院的门诊大厅。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医院实现与银行联网,方便患者。

5. PACS带动IT平台

据调查,北京地区40%以上的“三甲”医院拥有PACS系统,平均每家医院在PACS上的投入达400万以上。PACS的建设高潮即将来到,建设PACS系统需要有四类必不可少的IT设备,即大容量的存储,高性能的服务器,高速的网络系统和专业的医用显示终端。因此,PACS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应硬件产品的市场扩大。

6. 医院信息化投入增长势头强劲

调查显示,在未来两年有62.82%的医院表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将有增加;有19.23%的医院表示投入持平;有近30%的医院表示是资金跟着建设项目走,有新项目则资金投入明显增加,对于信息化工作的维持费用单列支出。

卫生部的文件要求医院对于信息化的投入要占到医院年营业收入的3%~5%,“三甲”医院的年营业额平均约10亿元人民币,三级医院年营业额平均约5亿元人民币,按照这个数字计算,三级以上的医院中,每个医院每年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应该是数百万,调查显示,有24.35%的医院年投入占年营业额的3%~5%,35.9%的医院年投入占年营业额的1%~3%。

【责任编辑:钢铁小喷侠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院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