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1-25 17:46
- 作者:佚名
- 来源:e医疗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医疗资源配置很不合理,过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型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以及公共卫生相关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对于陈部长揭示的问题,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曾有更为详细的描绘:北京一年的“专家号”仅178万个,但2008年,希望得到专家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人数则为1.2亿。一个“专家号”只需14元,但一个稀缺的“专家号”经票贩子之手,竟会被炒至1500元,甚至更高。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公,由此可见一斑。
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应尽可能保证全体国民公平、公正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遗憾的是,医疗资源的高度不均,不仅影响了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而且还给普通百姓看病造成诸多困难。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并不因他们身处“中心”而有所缓解,患者过多涌到城市,城里人一样感到看病难。对于农村居民来说,除了挂号难、住院难之外,还多了吃、住、行等费用,有时候这些开销甚至比看病本身还多。
生命的价值不因贫富和所在区域不同而不同。记得几十年前,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凭着“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政策,花钱不算太多,很快就结束了天花、血吸虫、性病等疾病泛滥的局面。而现在,富裕起来的国家投入的钱不算少,而许多民众却反而挂不上号、看不起病,这就值得深思。
目前,一些地方已认识到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危害,并着手加以改变。比如上海正在推进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向郊区,以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化的“5+3+1”工程,即在浦东、闵行、宝山、嘉定以及原南汇等5个区,一一对应引入5家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对崇明、青浦、奉贤等3个区(县)的中心医院按照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对人员配置、技术水平、硬件设施进行提升,组建为三级乙等医院;在金山区迁建一所三级医院。如此,郊区民众可在1个小时内抵达一所三级医院,从而大大提升郊区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水平,极大方便了普通百姓。
如果说公平是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稳定器,那么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则是这个稳定器中的核心部件。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当下,上海市着力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向郊区,不仅颇有“拨乱反正”的意味,也朝社会公平迈进了坚实的一步。这一步,让我们隐约望见新医改带来的新希望。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