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区域医疗:先行者的考验
区域医疗:先行者的考验
  • 2010-01-22 15:15
  • 作者:刘焕东
  • 来源:e医疗

古人云:勿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又有云: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用这两句古语形容我们的医改过程似乎恰到好处——从大跃进式的让大城市的大医院作大作强,到现在的百姓看病难,发现大医院的飞跃发展并不能解决所有人的医疗服务需要时,再转向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全科医师的培训等等,医改的方向开始越来越贴近百姓的诉求。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被称作是医改的良药,一场以信息技术推动医疗改革与创新的区域卫生服务攻坚战正在全国各地展开。美国的HIMSS(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曾对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给出如下定义:为了改进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使得在医疗卫生的决策者之间,包括客户和患者能够共享医疗信息,从而改进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美国国家卫生信息网规范的一整套的技术、标准、法律、政策、项目与实施。

国际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趋势

CHIMA2008年发布的《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称,近几十年以来,英、美、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先后开展了国家级及地方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希望推动以电子医疗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网络建设,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风险。

在美国,根据IDC报告回顾,最早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探索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社区卫生信息网络CHINs (Community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为主的区域级卫生信息共享探索。但由于资金匮乏、商业模式不成熟以及技术等问题,很多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也面临“关、停、并、转”的风险。他们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进行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规划和建设有很大指导价值。

在英国,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医疗服务现代化,解决看病“难”等问题的努力也进行了很多年。2003年底到2004年,英国政府陆续与多家跨国卫生信息化巨头签署了为期10年,总金额逾60亿英镑的合同,拟搭建一个全国性的卫生信息网基础设施,部署一系列应用服务。这是世界上最大一笔民用信息技术订单,项目惠及英国的5000万人口,2.8万家医疗机构和100多万医务工作者。目前,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国家卫生信息网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成为欧洲国家级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典型代表。

在加拿大,政府计划为每个加拿大人提供电子健康档案服务。早在2000年9月,加拿大就成立了名为Infoway的机构以推动国家以及各地区域卫生信息网的建设。2002年开始,Infoway宣布计划投资数亿美元促进医疗机构和其他终端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药品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影像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建立用户、医疗服务机构的统一识别系统以及基础架构和标准的研究,并计划在2009年为50%的加拿大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020年覆盖全部的人口。

除此之外,在欧洲部分国家、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也都在进行相类似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从国际趋势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医疗体制之下,不同的医疗市场环境当中,都在进行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这是因为通过卫生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成本,降低医疗风险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并被公认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概况

我国的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在2003年SARS爆发后开始受到重视。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围绕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以地(市)县(区)范围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区域化卫生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至2006年,拟建立5-8个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实现区域内各卫生系统信息网上交换、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集中存储与管理,资源共享的卫生信息化区域,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1. 如何全面推广区域医疗

在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领域,北京、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厦门市等地区在区域卫生数字化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主任张福林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医疗的条件,但是,全面推广尚需要一些时间。关于全面推广区域医疗所需要的条件,张福林提出了三个必要因素:

(1 ) 决心、智慧和勇气。区域医疗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不仅技术有很多新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将面临很多政策、标准、规范、改革问题,而且需要对现有工作方法和模式调整,将触动很多利益,难度很大。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还要医院领导、医生、护士等大力配合,更需要广大市民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以上各个方面必须全面解决,任何一个方面出现缺失或者没有处理好,就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建设和推进这样一个系统工程,没有足够的决心,没有足够的智慧,没有足够的勇气是不能成功的。 

(2)一支有实力的实施队伍。区域医疗是超前的项目,当下定决心之后,人就是决定因素,尤其依靠具有解决和处理项目建设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能力的队伍,这支队伍的能力具有关键的作用。支持队伍的主力应当由项目建设单位、乙方和专家队伍,还应当包括合格的监理、咨询公司等,由各方面队伍整合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清楚、互助合作的坚强团队。

(3)足够的经费。必要的经费支持是任何项目建设的必要条件,作为信息化项目需要更多的投入,并且难以在短期内见成效,足够的经费特别重要,不仅是保证建设内容的基础,同时也是鼓舞士气,也是团队高效工作的保障。

近年来,深圳市的区域医疗已完成了整体规划、项目立项、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并有部分项目已经完成,并且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和教训,但还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后续任务仍然艰巨。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姚志洪认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医疗卫生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中央和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政府部门为了实现该目标,必将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规划和建设。而共享型电子健康档案(shareable EHR)是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核心之一。国际标准化组织卫生信息技术委员会(ISO/TC215WG1)定义:“共享型EHR是遵从共同逻辑信息模型的EHR,不依赖国家和地区的EHR信息系统”。目前中国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必须强调电子健康档案跨地区的共享性。国家应该及时制定中国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和共享型电子健康档案的基本框架和信息规范,使该项民生工程实现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

2. “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启用 

2007年5月31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承接的科技部“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课题正式启动,这个旨在落实“十一五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现代服务业重大专项,将串联起北京市东城区、大连市、厦门市多个地区医疗示范工程的信息系统,工程总投入达1.2亿,将会有近千万社区居民受益。 

“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是国家科技部2006年10月14日发布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之一。2007年元月,经过全国范围投标竞争,科技部于2007年4月18日公布解放军总医院成功中标。课题组长是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总医院院长秦银河,副组长单位是国家卫生部信息中心。

此项目的立项目的是以现代服务理念为指导,以各级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医疗资源和信息共享为目标,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集成共享技术,建立可推广、可移植,能够有效解决 “看病难,看病贵”的区域协同医疗公共服务集成平台和运行机制,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为创建全新的现代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实现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提供经验和示范。

【责任编辑:钢铁小喷侠 TEL:(010)68476606】

标签:区域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