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1-18 01:28
- 作者:佚名
- 来源:e医疗
发个短信就能预约就医,通过“医讯通”平台绿色就医通道的重病患者半小时内可直接接受手术,信息化应用的普及为抢救危重病人,争取到宝贵的生命时间。记者了解到,如今珠三角、东莞的患者都可通过手机短信预约医生,免除排队挂号、排队待医的烦恼;通过手机短信、彩信即时获取保健类信息,老百姓们正享受着移动信息化的现代医疗服务。
目前,全广东有286万人将受益于“医讯通”,看病难问题得到缓解的同时,医患关系也得到相应改善。“医讯通”让老百姓方便看病,轻松就医。
发短信就能排队挂号看病不再“起早贪黑”
“王女士,根据您的病情,已成功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挂上专家号,您可以凭此短信直接到该医院就诊。预约医生:×科专家××主任……”来自东莞的王女士近日在家突发心血管病,生命危在旦夕。“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要想在广州预约到专家手术,简直不能想象,我们通过院方了解到‘医讯通’挂号渠道,马上发送了‘呼救短信’!”近日,王女士的家人告诉记者,正是通过给“医讯通”发短信息寻求帮助后,获得了快速就诊。“一到省人民医院,马上有专人接待。时间就是生命!通过医讯通“快速入院服务”,我的家人在不到半小时内接受了手术。”王女士的家属激动的说。
“仅今年5月,如王女士这样的两名心血管病人,都是亲属用12580短信挂号直接进入‘绿色就医通道’,及时将病人送往医院。”著名中医养生专家、“医信通”创始人陈威生博士向记者讲述了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正是这位陈博士,最早同东莞移动合作,推动建立了移动信息化医疗服务产品“医讯通”。
谈起“医讯通”,在东莞做小生意的孙女士也感同身受。“我患有长期的慢性病,顶级专家却只有广州有,为了去广州的医院看病,试过凌晨4点起床,然后开车去广州挂号。晚一点就挂不上专家号了。”孙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能在广州看上专家号,她还曾在“挂号托”手中买过号,为了一个专家号,花费几百元。现在通过“医讯通”,一个短信发出去,非急病一天内就能获取专家挂号的信息。免去了“起早贪黑”排队挂号门诊的辛劳。
“医讯通”应用模式将全省推广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7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东莞分公司(以下简称东莞移动)就推出了针对个人用户关注家庭健康的信息产品“健康小管家”,为市民提供健康家庭终生小管家顾问式系统化短信服务,受到东莞市民的广泛认可。
于是,在健康小管家的基础上,东莞移动首创研发了“医讯通”医疗信息化平台,并在东莞市卫生局的支持下,在东莞率先进行了试点。该平台以公益性大中型医疗机构通过语音12580、互联网和手机短信三位一体的模式,为用户提供预约看病体检、患者随访、医患互动等便捷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其中医患互动平台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和定制短信相结合的方式,医师就出院患者描述情况初步判断其康复状态,从而做出相应的康复保健指导,从而弥补了我国患者院后服务的空白。
预计近年内“医讯通”还将建成省市医院与病患之间的互动平台,通过该平台医生将可对不同病患进行指导,并实时提醒病患医疗注意事项,与此同时患者遇到健康问题也可通过平台与对应专家取得联系。而随着3G技术的运用,医讯通还将实现手机视频就诊及手机在线医疗讲座,“今后如遇突发疾病或急诊病例,打开手机网络,第一时间便能从屏幕另一方接受医疗专家的专业指导。”
记者还了解到,“医讯通”在东莞地区成功试点后,在部分珠三角城市已先后启动,计划这一模式将在两年内完成广东全省推广。
“医讯通”实现全程医疗信息服务拓展医患沟通新途径
据了解,目前东莞有3家医院可以通过12580短信挂号直接接入“绿色就医通道”,9家医院可以接受短信挂号,有30多家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市卫生局的挂号网实现短信挂号及网上挂号。医疗信息化依托医院的全程就诊信息功能,为患者到医院就诊提供了“院前、院中,院后”不间断的医疗信息服务,其服务完全“无缝覆盖”了患者的全部就诊过程,实现了全程医疗信息服务、保健信息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并提供惠民服务。
医讯通也为医院内部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客户名和密码登录社区管理界面,可以对医院工作进行管理,发放内部通知和公告,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调查。使用外部网络后,医护人员在家里也可以对相关情况进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目前,移动医讯通服务已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等全省多家知名医院投入使用。“医讯通不仅是医患沟通平台、患者咨询平台,更是卫生系统的便民服务平台。它方便了患者就医,实现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化零距离沟通,极大地节省了看病成本,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陈威生博士还表示,现代人生活繁忙,经常会忽视一些小病小痛,在医讯通平台上专家就可以凭你的症状给出合适的健康建议;如果面临大病隐患,专家还会建议你去相应医院就医,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用信息化推进“治未病”工程。
此外,医务人员还可通过医讯通系统向患者发送卫生科普知识,对患者进行满意度反馈调查等活动,真正实现了医患之间沟通“零距离”。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