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医疗信息化与预约挂号走向
医疗信息化与预约挂号走向
  • 2010-01-17 00:02
  • 作者:佚名
  • 来源:e医疗

新医改形势下,如何选择正确、现实的模式和路径实现医疗服务信息化?如何解放思想、健全法规,既确保公共医疗的公益性属性,又有效利用第三方社会力量快速健康发展?日前,首都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新医改形势下医疗服务信息化与预约挂号走向进行了深入研讨。

医疗服务信息化是国际发展趋势

在过去几年,美国医疗服务信息化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Google跟美国的医疗中心合作,为几百万名社区病人建立了电子档案,医生可以远程监控。微软也推出了一个新的医疗信息化服务平台,帮助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实时了解病人的最新状况。英特尔也在几年前推出数字化医疗平台,通过IT手段帮助医生与患者建立互动。IBM公司也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努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黄建始指出,医疗服务信息化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预约就诊在未来将越来越多,最后完全普及。预约就诊就是在知晓自身健康状况和医疗资源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有目的地就医,是满足人们个性化就医需求的必然。

预约挂号是医疗服务信息化的必然

据了解,天坛医院从1995年开始启动预约挂号,一是方便群众就医,减少排队;二是便于管理,改变号贩子霸市局面;三是为避免外地人来京就医被号贩子、医托所蒙蔽。

北京大学公共学院教授,北京市卫生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周子君指出,预约挂号实际上最早是为了方便百姓挂号。从专业管理角度来讲,确实预约挂号是医院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中国的医院,绝大部分是随机病人,什么时候来,什么样的病人,医院无法算计,这样给医院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如果病人做到70-80%的预约门诊,医院的状况会改善非常大;百姓角度来讲,提前十分钟到,就可以看完病,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缓解了医院门前交通拥堵,同时减少了交叉感染。

预约挂号缘何遭遇诸多瓶颈

目前国内预约挂号的信息化程度不容乐观。如北京市全年的门诊是8000万,而使用爱康、中国移动12580以及有些医院自己提供的预约挂号服务加起来不超过80万人次,不到1%,这跟北京市卫生局30%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

“要在目前医疗状况下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还应改变群众大病小病都找专家的观念和模式。”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洪宓说,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双向转诊”。而双向转诊的问题和预约就有很大关系,群众有病了先去社区看,社区往上转,这样就需要医院提供一个平台,什么病情,转到那个科室,这就介入了知识成分。预约挂号无疑就是一种能从客观上起到疏导作用的办法。

专家支招解决预约挂号争议

目前,国内的医疗服务信息化行业尚未成熟,由此引起的争议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此,专家学者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解放军总医院高级医院管理专家王健康教授指出,提供服务的是第三方和第二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间环节应引起政府足够重视,包括医院这一级的组织怎么监管,怎么杜绝不被票贩子炒作;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放号的问题,医院要有合理公平的分配比例。对预约挂号价格的总水平的控制,要有一个通过民意调查产生的价格,而不是自己脑子想的价格,也不是政府指定的价格。

“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时候,信息应该公开,各个环节应该透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室主任桁林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要加强监管,这样我们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求关系紧张问题,但是能够在一定程度缓解,让群众意见不至于继续扩大。”

【责任编辑:风逝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信息化  
  • 分享到: